紫雲衍派金門黃氏宗親紀念五安始祖舉辦祭祀活動
紫雲黃氏,緬懷「五安」。追慕始祖,六股聯歡。紫雲衍派金門黃氏宗親昨天為紀念五安始祖|黃守恭,舉辦了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動。
黃守恭就是在唐代捨宅建泉州開元寺的黃氏先賢。他生下的五子,分別在福建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詔安等地,立基繁衍,因此被黃氏後裔稱為五安始祖。
金門地區的紫雲黃氏系出同安,又分為六股。每年農曆二月十八日,對始祖的祭祀活動,由六股輪流舉辦,並推派長老參加。昨天是在金沙鎮的汶浦黃氏宗祠舉行。
紫雲黃氏的五安始祖原本習稱四安始祖,那是以黃守恭捐地後,四子分居四安為典故;但守恭後來又生下一子,另往詔安繁衍;四安又多了一安。族人黃奕展(多年國小校長)表示,汶浦過去習稱始祖為四安,今已改稱五安,以符合紫雲黃氏家族史發展的真實情況。
五安黃氏之所以用「紫雲」做堂號,流傳著一段很多黃氏族人都可以朗朗上口的故事。根據黃金土(退休教師)、黃仁德(財團法人金門縣汶浦黃氏宗親基金會理事長)的說明:黃守恭在泉州時,有一位僧人請他捐地建廟,並相約以一襲袈裟可以覆蓋的面積為範圍。僧人將法衣揚天一拋,僧服遮日成影,籠罩了大片面積,那就是開元寺建廟所需的基址。
開元寺興建是在唐武后垂拱二年(西元六八六年),據說當時曾出現紫雲蓋頂的瑞兆,因此黃守恭的後嗣及裔孫,就以紫雲衍派做為堂號,稱黃守恭為紫雲始祖。在黃氏家廟外,則有「紫雲屏」的建築。
歷時約一千四百年的開元寺,至今仍是著名的古剎,並保留著供奉黃守恭的宗祠,祠名檀樾祠。開元寺的住持是匡護大師;黃守恭接受他的建議,遣出諸子,開拓他境。臨別時,則以一首︽認祖詩︾相囑:「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足離此境猶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早晚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荐祖蒸嚐。謾云富貴由天定,三尺兒郎當自強。」
這首認祖詩在海內外各地有各種不同的版本;所用的字句略異。說它是黃守恭遣子賦詩,則是數種傳說中的一種。
黃守恭逝世於唐睿宗太極元年(西元七一二年),享年八十四歲,葬於泉州西郊白塔後。他的墓園已在一九九二年,被列為文物保護。一九九六年江夏紫雲文物修建委員會成立,海內外黃氏宗親曾捐資修護黃守恭墓。
在臺灣,文水派、安溪派、三腳木派、南安馬林派等黃姓族高都是紫雲黃守恭的後裔。在金門,紫雲黃氏分為六股,獨立的四股包括汶浦、汶水、金水、西園;另有兩股是合股,一股是官澳.英坑.東店,一股是后壟.尚義.舊金城。
在金門各股紫雲黃氏宗族中,只有汶浦的昭穆仍依大陸舊譜,與大陸同安房的金柄派相同。汶浦黃氏子弟目前有卓、章、奕、獻、和、延、康等七個世代同居一社。例如黃金土是章字輩。黃奕展、黃奕炳兄弟和黃仁德都是奕字輩。
在黃氏五安始祖的紀念日中,六股的黃氏長老和代表都齊聚在宗祠舉行祭祀,並召開宗親會,由理事長黃水英主持。會中討論五福街會議室的闢建及河南尋根等事宜。
有關開元寺的興建,傳說還出現過許多吉兆,除了紫雲蓋頂外,還包括白鶴聽經、羅漢人語、井出甘泉、香爐自、桑樹開白蓮、石柱生牡丹、東西塔影交疊(雙塔斜倒影)等。黃氏族人曾要求工匠把這些景象書繪於汶浦黃氏宗祠的樑上,可惜來自臺灣的匠作功力有限,無法全部表現。
黃奕炳中將是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指揮官兼步兵學校校長;他認為五安始祖捐地的胸懷和開拓、冒險的精神,是後人效法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