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中堡王家第四代九旬老嫗耳聰目明好記性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訪報導。
點閱率:490

阿公、阿媽、阿爸、阿母,請您保祐整祧人|出入平安順遂、成功成器:::;保祐健康、長壽、長歲數,讓我可以繼續照顧兒孫::: 昨天是清明節,年過九旬的老奶奶蔡淑靜,虔誠地在父、祖靈位前祈禱。蔡淑靜雖然已經九十三歲(或九十五歲;民國一年出生),卻依然是耳聰目明,還有好記性。醫生誇她:從沒見過九十幾歲的老人家體內還這麼清清潔潔(沒有病痛)。她是中堡王家的第四代,輩份最高,年紀也最長。

蔡淑靜很高興自己身體狀況一直保持良好。她是一個熱情的老太太,嘴裡時時叨唸著孫子「穎仔」;看到孫子來了,就像心肝寶貝一樣地摟在胸前,要他規規矩矩、早睡早眠:::還要懂得想,又叮囑了幾句期勉的話。穎仔三兄妹是:王為堯、王含穎、王芯玟。

清明祭祀,民俗村的王氏族人按例齊聚在「海珠堂」祭祖;蔡淑靜家中的祖龕前擺列供品,舉行房祧內的祭祀。祖龕上有清儒林郎王乃求的神主。

蔡淑靜已故的丈夫是王奕庭;公公是王敬從。王敬從的父親王乃求系出山西太源,是中堡王家的開基祖,育有六子,即:王敬川、王敬喜、王敬從、王敬台、王敬祥(敬瑞)、王敬時。王敬祥和王敬授是雙胞胎兄弟。

民俗村原名中堡,自王乃求(第一代)以下分「鏡、箱、匣、搴」四房。王敬從等四個兄弟皆屬箱房。王敬祥出嗣匣房,成為王國珍的繼承人;王敬時則出嗣鏡房。

蔡淑靜出生瓊林;娘家是做豆腐的。她說,以前的習俗,婚姻全憑媒妁之言,因此她獃獃地就嫁過來山后,沒有什麼主見。早期的生活是十分辛苦的,為了養家,她把娘家做豆腐的活計也帶到夫家來。

在八二三砲戰那個年代,蔡淑靜在家中的前房挖了地下防空洞,屋頂上則用砂土和蚵殼覆蓋。八月中秋,族人把大鍋、大鼎搬到她家;砲擊時就躲防空洞,砲止時才出來做活。房空洞並沒有大到可以容納所有的人;蔡淑靜自己仍在屋內做活,還幫忙遞茶,幫小孩子把尿。雖然有人嚇得發抖,但砲火並沒有帶來悲劇;她說:心安自然安!

丈夫王敬從是讀古冊的人,夫唱婦隨,沒什麼不好;但因膝下無兒無女,便由族中抱養一位繼承人,又用一塊二(金),抱養了王美玉。王美玉原本是要被其他人收養,但因為對方付不出錢(一塊),便改由蔡淑靜認養。

蔡淑靜說王美玉是她的心肝,讓她疼進心坎裡。她說,女兒抱來時才五歲,不吵不鬧,只是怯生生的,把頭手埋在牆壁:::。時間過得真快!如今,連王美玉的二子一女都已經二十來歲了。孫子和丫頭,小時最喜歡黏著阿媽;連睡覺也是一人佔據一邊,讓阿媽哄著入眠。

王美玉(嫁王世玉)表示,她還記得五歲時坐著軍卡車來到山后的情景。養父母對她非常好;養母很會帶小孩;養父教她讀書和數學(打算盤)。小時候,瓊林外婆和阿妗常坐在馱架上,由騾子馱到山后做客。有一次,她罹患腮腺炎(閩南話叫豬頭皮);外婆心疼得不得了,整天揹在身上哄。這些往事,也清楚地留在蔡淑靜的記憶裡。她說,她母親是纏小腳的,可惜那些三寸金蓮沒有留幾雙下來做古董。

如今,蔡淑靜吃的、穿的,都由女兒張羅備俱;她覺得自己什麼都不缺。女兒一家住在沙美忠孝新村,現在大家都有工作,蔡淑靜開始覺得寂寞了。前一陣子,她踤了一跤,現在有些酸痛;她說,因為少了人說話,心情受到影響,才會踤倒。

為了排遣寂寞,她便以腳痛為由,招呼族裡的妯娌到家裡打四色牌;她說,這是她發明的(想出來的妙計)。四個人玩牌,總是三腳贏一腳。蔡淑靜一人獨輸,卻輸得很快活。她開開心心地說:「有量有得補!」阮(我們、我的)穎仔會賺給我。她更得意的說:穎仔給我的,恁(你們)贏不完的!

元宵節時,蔡淑靜曾經去總兵署看花燈,走了一整圈也不覺得累,後來還去走訪其它地方。有時候,她也會包車(叫計程車)去沙美走走,看一些舊識(張泗平等)。沙美街現在已經沒有什麼生意了,她安慰老朋友們:生意不好就好好休息。沙美街上有一些生意往來的朋友(例如盤山榮仔|翁火榮);她說,以前採辦貨物時,請人挑著擔子,裡頭放一張單子。擔子去了,貨就齊全地被挑著回來了,信用好得很!

蔡淑靜現在什麼都不缺,每天開開心心的。她說,只要心情好,一切都好。清明節,她指揮家族祭拜祖先,生龍活虎。雖然事事順心,不過,她還是希望家裡那些該結婚的,要早早打算,不要一拖再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