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少年犯罪逐年成長警方建議多關心和建立少年正確人生道德觀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金城報導。
點閱率:367

根據縣警局刑警隊針對地區少年犯罪89至94年度比較分析,發生件數逐年成長,尤其去(94)年發生件數更已激增至89年發生數的三倍之多,其犯罪類型以竊盜罪所佔比率最高,其次為傷害罪、少年事件處理法等,犯罪年齡分佈則集中於13-15歲年齡層,教育程度以國中在學及高職輟學學生居多,犯罪時間則以深夜居多,更出現了毒品犯罪介入校園的案件。就整體而言,地區少年犯罪問題已趨向於複雜化、多樣化、惡質化,也凸顯了預防工作的重要性,如何有效改善少年犯罪,進而維護社會治安,實為當務之急。

由於經濟快速成長,物質文明及生活水準提高,使得傳統道德文化及社會、家庭制度迅速變遷轉型,如小家庭的盛行,父母雙薪工作,離婚率的提高,社會價值觀念的轉變,導致現今少年由於疏於照顧及管教或者過於溺愛袒護,再加上各種不良的誘惑,更易使少年陷入犯罪深淵。

根據縣警局刑警隊針對民國89-94年少年犯罪狀況統計分析,在犯罪數量方面,民國90年試辦小三通前、後發生之少年犯罪發生數量,少年案件發生件數逐年成長,尤其去(94)年發生件數(一○七件)更已激增至89年發生數(三十八件)的三倍之多,顯示地區少年案件發生數是持續且大幅成長的。

少年犯罪類型中,竊盜案185人,占總比例54.09%,居犯罪類型中之首位;傷害罪61人,占17.84%次之;少年事件處理法35人,占10.23%再次之;其他類型合計61人。參照94年查獲類型發現,違反毒品防制條例、少年事件處理法、竊盜案及贓物罪等類型,均是歷年之最,深值關注。

少年犯罪發生時間以0-2時占16.5﹪居多,其次為20-22時段占11.9﹪次之,14-16時占11.4﹪再次之。分析可知少年犯罪時段主要以深夜(22-02時)及中午(10-16時)段為主,亦即少年犯係利用多數民眾休息(睡覺)時段出沒從事犯罪行為(主要選擇時機)。

犯罪少年年齡以15歲占18.9﹪居多,其次為14歲及13歲分別占18.9﹪及17.8﹪,顯見其發生教育程度為國中在學生;犯罪原因主要以朋友影響213人次(32%)居多,同儕因素131人次(20%)居次;另犯罪動機主要金錢誘惑占20%居多、交友不慎占16﹪次之。顯見少年若因家庭教育(單親、隔代教養、外籍配偶等)不彰及學校教育(學習障礙、兩性交往)不足等影響,極易在其國中階段產生同儕「英雄式」犯罪學習和金錢物質的誘惑動機,進而衍生少年性犯罪。

縣警局指出,地區少年嫌疑犯以男性居多、年齡以13-15歲之國中學生為多數,未來將針對國中生加強法治教育、法律常識之宣導工作,使充分了解,以免誤觸法網。

對於地區少年犯罪以竊盜案居多,警方將持續加強少年竊盜偵防工作,而對於新興毒品介入校園、結合校外人士恐嚇取財等類型,除加強毒品常識宣教外,並強化查緝及防治。而重點偵查時段將偏重0-2時、20-22時及14-16時。

至於地區少年犯罪原因多為家庭不當管教、受朋友同學影響,犯罪動機亦為金錢誘惑及交友不慎,可見少年易受同儕影響及模仿,自制力、自我判斷力較低,警方建議各界多關心少年交友情形,教導如何選擇益友、適時說「不」的勇氣及方法,學校與家庭則應密切配合輔導少年建立正確人生觀及道德觀,拒絕誘惑,以遠離犯罪,有效防止少年犯罪發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