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沙道上》張允伏不忘本捐助宗親會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特稿報導。
點閱率:374
字型大小:

▓愛鄉捐資

新加坡張氏總會會長張允伏是儒林衍派沙美張氏宗親的一員。最近一次返里,他捐款五十萬元給儒林張氏宗親會,做為會務的推廣之用。

二○○七年世界張氏懇親大會在新加坡舉辦,張允伏身兼世界張氏總會名譽主席,專程由星國回到故鄉,邀請家鄉的宗親赴會。

張允伏六、七歲時為了躲避日本侵華,與母親逃往新加坡尋父,但日本的勢力卻擴及南洋。父親遇害後,張允伏兄弟靠著白手起家,創建了龐大的家族企業,成為星國僑界中的領袖。

張家的企業能在新加坡立足六、七十年,靠的是長期商場關係的建立;張允伏說,關鍵就是:「拚搏、勤儉、誠懇」!他經歷過一九六五年新加坡獨立(英軍、英商撤出殖民地)、一九七五年亞洲經濟危機、一九九七年世界經濟危機;之所以能屢屢安然度過,就是因為經商有誠信,讓銀行及貿易夥伙有信心,願意彼此協助。

張允伏少小離家,第一次回金門是在四年前|奉母靈落葉歸根。後來又幾度返里。他說:小時候的金門,不要說道路,根本就沒有路!公共設施和水都沒有;廁所就是糞坑::。今昔相比,改變很大。

在新加坡除了經商之外,張允伏也參與宗親會的活動。他說,宗親會在新加坡的活動包括周年紀念,頒發獎學金,也包括弔唁、互助:::。

他認為年輕的一代,受到西方教育的影響,宗族的觀念已經漸漸淡薄;藉由世界懇親會的籌辦,他希望慢慢引導年輕人,喚起他們對血緣關係的認同;並鼓勵他們參與宗親活動,把張氏宗族團結起來。

為了協助沙美張氏宗親會推動會務;這次返金,他捐贈社團五十萬元。另外,他還捐了十萬元給金門縣的張氏宗親會。

幾次匆匆來去金門,張允伏自認對金門的整體並未詳細了解;不過,他認為金門的確可以朝觀光發展。觀光內容可包括對戰爭的回憶(戰役史蹟之旅),但必須擴大小三通的範圍;如此一來,服務業,賓館,商場,娛樂,將有機會可以立足|金門目前的賓館數是不夠的。他認為,像金門這樣的小島,勞動力不足,觀光猶可,但發展工業卻是不可能的!

▓為母茹素

喝茶喔!請您來喝茶。在金門民俗文化村賣一條根產品的阿伯,總是招呼遊客喝茶|想喝就喝,可以多喝幾杯,不必客氣。

阿伯還會事先預告,走出他的宅門後,往那個方向(下堡),有洗手間;喝了他的一條根茶,因為有利尿的作用,得找個地方代謝一下。

如果你要自我介紹,阿伯可能會說:我請你喝茶,不管你是誰,或是什麼身份:::。

在民俗村中,比較接近百年刺桐的那一棟古厝,就住著這一位以買賣藥草為生的老人家。傳統藥理是他的家學;他懂得醫卜,若虛心領受,有時他還會就你的面相,提出他的看法(信不信在你!)。他賣的一條根產品,若是用後無效,可接受退費。

阿伯的古厝門頁上寫著「英年崇德望,世間啟文明」。兩句的字首是「英世」,英世反讀則是世英,王世英就是他的名字。聯語是他祖父所寫的,名字也是他祖父所取。

在王世英的家中,藏著許多玄祕,例如房子的基石有防震的設計|地面上的柱有多高,地底下的柱礎就有多深。在民俗村,只此一家。王家大門的門檻上嵌有兩枚龍紋幣|代表青龍;房子裡有似虎牙的石柱|代表白虎;裡裡外外藏著五行的思想。前院的牆上有防盜磚的設置;天井則有藏放貴重物品的水穴:::。

在民俗村,王世英的輩份是第二高的。他知道得東西很多,但並不一定願意開口。

他育有二女一子,都唸到碩博士,嫁娶的對象亦然,都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他自雖然不愁吃不愁穿,卻已經吃了幾十年的素。當初之所以吃素,是為了祈求母親的病情能夠轉好。一吃就吃了幾十年。有時候,親戚要感謝他的幫忙,他說他只要有清粥加鹹菜就可以了,請客什麼的,根本不需要!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