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島嶼觀察站》旅美華人對中美政治社會立場的變化

發布日期:
記者: 傅崑成報導。
點閱率:463
字型大小:

上周筆者前往美國幾所知名的大學演講或開會、訪問,並且順道在過境紐約回國前,訪問了紐約多位老友。紐約是筆者年輕時工作、居住過好幾年的城市。過去三年未能重訪紐約,此行對於紐約華人社會的一些新的心理變化,感受比較深刻。

在美國的華人一向比較關心中國問題。許多政治人物在中國(當然包括臺灣)的政治活動,也往往會和旅美華人的動向,有一定程度的關聯。過去孫中山、蔣宋美齡、鄧小平、趙紫陽的訪問美國;近年來江澤民、胡錦濤以及臺灣各個政黨領袖的不斷訪美(甚至蔣中正的堅決不願訪問美國),都說明了這種關係的重要性。

事實上,在美國各地上網看中國兩岸各種報刊資料,包括︽金門日報︾的網頁,都很容易登訪閱覽。旅美華人往往認為,他們在海外看中國問題,可能比國內部分人士還要更加客觀、明白,這其中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相反地,在國內,尤其是從大陸內地看美國或臺灣的網頁,就不是那麼簡單容易。例如,從近在咫尺的廈門要想登訪︽金門日報︾的網頁,閱覽內容,就很不容易。從臺灣要想登上廈門大學法學院的網頁,也同樣不方便。因為,大陸和臺灣之間所有政府網址或公共網址,基本上都已經被兩岸當局做了一定的阻隔。

兩岸人民交往已經如此密切,經濟相互依存度已經如此之高,兩岸之間的資訊直接交流,卻還不如從美國進行來得方便暢通,這是兩岸中國人民不該受到的惡劣待遇,遲早應該被改變。

也許正是因為上述的原因,美國華人對政治的態度就更值得我們關切。

過去在美國的華人,進不能完全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退不能直接介入國內的政治發展。在心理上,其實是比較苦悶的。但是這種狀況如今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一方面是來自于華人本身人數的增加,在美國的政治實力自然也就增加了;另方面則來自中國本身的發展壯大,使得美國這一個移民國家越來越不得不重視華人移民。尤其後者的影響最明顯。紐約的幾位華人朋友都一致認為,中國大陸近些年的發展進步,使得他們在美國的社會地位獲得了很明顯的提升。

過去,在美國的政治圈內,旅美華人只出過一位民選聯邦參議員,一位州長、一位副州長。一般華人對於參加美國政黨毫不熱衷。但是,近年來,這種心態已經有了些微的改變。尤其因為大陸新移民的大量進入美國,旅美華人對於參與美國主流社會政黨活動的興趣,開始上升。如果前德拉瓦州副州長吳先標領導的「80/20參政革命」─希望聚集八成亞裔選票左右總統選舉的計劃,能夠受到亞裔民眾的堅定支援,在下次美國總統大選中,成功支援出特定的候選人,那麼亞裔(包括華人)能夠交換取得的政治利益,將更加突出。在美華人的整體力量將會同步獲得明顯的提升。

當然,旅美華人也是美國的公民,而美國政府對中國一直有三大威脅感:軍事安全、經濟競爭和文化對抗。旅美華人對這些疑慮,也不得不有所考量。

按照很多旅美華人的說法,上述的「軍事威脅感」,其實只是美國鷹派的一貫伎倆,希望藉此搞預算,擴張政府權力。但由於中國大陸的一再強調「和平發展」|甚至不願用「和平崛起」的字樣|這種疑慮正在消除。關於「經濟競爭的威脅」,因為美國無法在WTO(世界貿易組織)的體制下,過分自食其言,問題也不嚴重。唯有「文化對抗的威脅「一項,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糾葛可能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不過,雖然美國一再藉口人權問題、政治制度問題,對大陸指指點點,但是,大陸領袖對於「美國標準」一貫採取柔性抗拒的態度。這種態度似乎已經逐漸獲得了在美華人的普遍支援。

上(四)月下旬,胡錦濤在美國耶魯大學演講時,也曾經回答現場觀眾的提問,明白表示:中國將繼續根據本國國情和中國人民的意願,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國願意借鑒外國的經驗,但不會照搬外國政治制度的模式。

很顯然地,這一基本立場很受旅美華人的支援。畢竟一般人都深感,美國的政治制度、文化價值和社會標準,並非完美。中國的發展除了走自己的道路,其實並沒有更好的法子。日前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不顧美國的一貫反對,正式接受中國加入該委員會,正是一個新的轉捩點。我們或許也可以拭目以待未來中美關係在這方面的漸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