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鴻基湖中開講分享寫作閱讀經驗
與國中課本作家對話!有海洋作家之稱的「廖鴻基」,日前前往金湖國中推廣全國閱讀運動,與師生分享寫作、閱讀經驗,也談及他所觀察分析的台灣海洋環境資源,他提醒學生,海洋環境必需受到重視,維護海洋生態資源,讓魚群們再度游回岸緣休養與繁衍。
教育部推廣全國閱讀運動,希望學生們能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提昇知識、與刺激各項學習與發展。格林文化推廣全國閱讀運動,抵金假金湖國中辦理與文學有約|國中課本作家演講等活動,由海洋作家「廖鴻基」抵金演講。
廖鴻基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著有「討海人」、「鯨生鯨事」、「漂流監獄」等書,他重視海洋資源發展、他拉過漁網、透過文字,他書寫出對海洋的情感。
廖鴻基在「鯨生鯨事」一書中,書寫了虎鯨凱哥的成長過程,書是提及凱哥為電影「威鯨闖天關」的主角,一九七九年、未滿兩歲時,在冰島海域遭漁船捕獲,先後被賣到加拿大、墨西哥的海洋公園表演,因參與電影表演而成名,引起各界的關心,一九九八年重回冰島,經過兩年野放訓練,二○○二年自主游至挪威大西洋峽灣,不料於二零零三年因肺炎病逝並安葬於挪威,年僅二十七歲。
而為喚起各界對生命對海洋的關懷與保衛、拯救海洋的決心。金車教育基金會亦在教育局的協助下,前往湖小舉辦的「凱哥的鯨生鯨事」活動,在現場講述書中的故事以及凱哥一生的遭遇,期盼能向下紮根,喚起小朋友對海洋生態的重視,並建立保衛海洋環境的觀念,受到湖小學生的熱愛。
在書中,廖鴻基也提及,凱哥創下許多傳奇,牠是擁有最多影迷與觀眾的海洋生物,也是人類花費和照顧最多的動物,超過二千萬美金約七億台幣,而他亦是第一位海洋動物任保育大使。只不過海洋資源受到破壞了,脫離鯨魚生活的凱哥,較適應有人群的海岸以及屬於自己的海洋,專家為讓牠重返海投入相當人力與物力付出相當的心力,而凱哥最終仍不敵身體的病痛。
廖鴻基為國中課本作家,他書寫海洋、魚人、書寫他在上海的心情和生活,為台灣海洋文學激起了浪花,也讓各界對於海洋環境、海洋文學更加重視。
廖鴻基推廣教育部全國閱讀運動,前往金湖國中與師生面對面,廖鴻基進行約莫六十分鐘的演講,受到師生的歡迎。
他曾指出,台灣竟然有三股洋流圍繞、交錯,每一股洋流帶來不同的生態體系,台灣人在三股洋流的匯集下,竟然不諳海性,怕水、怕海:::甚至經常發生溺斃事件。如果是一個熟悉海洋的民族,是不該有如此的現象發生的。
台灣海洋為什麼危機重重,因為缺少海洋的認識,不愛海,更沒有關心。
廖鴻基表示,從墾丁貨輪擱淺漏油事件後,社會大眾必需知道,海洋環境必需受到重視,而且一個海洋國家必需具備處理海洋污染事的機制與能力。
台灣沿岸被記錄的魚類有2300多種,全世界才2萬3000多種,台灣佔了十分之一;以鯨豚而言,迴游經過或短暫棲息的就有30種,全世界才80種,佔了八分之三,台灣的海洋生態是如此豐富與多元珍貴,但是大家顯少知道。
廖鴻基也曾初估,每年至少上千隻鯨豚死於流刺網;沒有看到學術界的權威有為這事著急,花那麼多心力搶救一兩隻擱淺海豚,可是這傷害海洋漁業資源、傷害鯨豚最嚴重的流刺網問題,卻很少人積極提出。
廖鴻基也提及,期許未來海洋願景,看見了海洋不再是藩籬,了解海洋,利用具體行動來珍惜及保護我們的海洋,讓海洋不再是垃圾場,海邊再也看不到垃圾,生活所產出的廢水也都是處理過的,海洋不再是民眾巧取豪奪的場所,而是有節制的有責任的使用海洋資源,在海洋岸際設立保護區,讓魚群們願意再度游回岸緣休養,讓我們改變對海洋的觀點和態度,保護珍貴的海洋環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