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李縣長抵本報檢閱新購四色印刷機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471
字型大小:
李縣長抵本報檢閱新購四色印刷機

李縣長抵本報檢閱新購四色印刷機

金門日報社新購的四色自動平板印刷機已經裝機完成;再過不久,︽金門日報︾將會由黑白變回彩色。

金門縣長李炷烽昨天前往檢閱;他說:金門日報是金門人的精神糧食。這份報紙一直在進步,文章則是令人越看越有味。他期許報紙的印刷變漂亮後,編排也會精進。他認為︽金門日報︾是一份地方報,要多一些地方特色;目前,官方的新聞比例偏高,可以多挖掘一些販夫走卒的生活點滴,多報導老人身上的傳統美德。

這部彩色印刷機是由金門縣政府投資,價值一千九百八十萬。前後歷經五年的爭取,才得以拍板定案。

金門日報社社長顏恩威、經理部經理蔡世舜、印刷廠廠長李金溝等,昨天陪同李炷烽參觀印刷機試印的情況,並分析、比較新舊機器的差異。隨行者還有金門縣政府行政室副主任張清泉、新聞課課長傅仰土(金門日報社前總編輯)。參與試印的工作人員有蕭宗宇、陳再生、盧禮文、許燕山。

顏恩威向李炷烽說明:改善︽金門日報︾印刷品質是指日可待,但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也必須著手進行,那就是將創刊以來的報紙轉換成數位典藏。金門最珍貴的史料,就在這些舊報紙當中;若不及時處理,因為年代久遠,老舊的紙質將面臨解體。

︽金門日報︾的前身是︽正氣中華報︾,民國三十七年創刊於江西南城,民國三十八年十月隨軍遷到金門;五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同時以︽金門日報︾之名創刊發行,先採雙報並行,後於八十一年將︽正氣中華報︾改為週報,只對軍中發行;︽金門日報︾則繼續對軍民發行。

在印刷方面,民國七十年,︽金門日報︾由凸版印刷改為平版印刷;民國八十七年,則由黑白印刷改為彩色印刷。不過,由於舊有的彩色印刷是雙色印刷機,必須套色,容易產生影像模糊難辨的瑕疵品,為達到清晰的印刷品質,於九十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改回黑白印刷,以確保讀者的權益。

對於新印刷機的爭取,報社則是經過五年的奮鬥才獲得定案。九十二年以前是在社內預算編列,但預算不足,沒有成功。九十二年四月由經理部向金門縣政府爭取專案補助,在數次公文往返中,縣府曾要報社提報投資計畫和投資報酬率;要報社嘗試與台省的大型報業合作;要報社向財政部申請地方建設開發基金;要報社往金門縣地方設開發基金的方向設法。經過一再的評估,縣府終於在九十三年九月,同意於九十四年編列預算。

如今,新的印刷機終於來了|它的型號是SN-104。特色如下:各色印版的天、地、左右四方的套色調整,是採用電子數值顯示器來搖控操作,省時又精確;墨槽輥及輸墨量也是以電子數值搖控方式進行調節,可讓供墨達到快、速、美的要求。

李炷烽表示:舊有的印刷機因為年代久遠,印製不良,造成讀者閱讀不便,甚至產生不快。新的印刷機是去年取得議會的支持,才得以編列預算。這一項資源得來不易,希望使用單位能善加運用,妥善維護,使機器的運作能夠正常,延長壽命;也希望人員完成訓練後,盡速恢復彩色印刷,使讀者閱讀報紙的興致更加提升。

他說:︽金門日報︾是金門人的精神食糧,相信印刷的品質和編輯的水準提升後,閱讀的大眾會越來越多;多一些人閱讀文章,從事寫作者的興致也會更加高昂,作品就會更加精良,這是會發生相互影響的!希望有更多作者加入投稿的行列,而讀者也能多加愛惜這份報紙。他說:報紙是越看越有味的,不是隨便瀏覽一下,就誤以為沒什麼!

李炷烽是︽金門日報︾的忠實讀者,他認為副刊中的懷舊系列,提供了許多歷史線索。

對於新聞的取材,他認為︽金門日報︾的新聞要能發揚地方特色,以目前的情況,官方新聞的報導的確太多了。他建議多去挖掘一些販夫走卒的生活點滴;多報導地方上的傳統美德,或節約勤僕的習慣|很多老人的思想和做法,值得年輕一代去學習和效法。他說:多挖掘這些新聞,可以讓後代子孫有學習的典範和榜樣。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