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太武山古道探巡尋幽攬勝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金城報導。
點閱率:415
字型大小:

風和日麗正是出遊踏青好時節!社區大學、金寧中小學昨日聯合舉辦「太武山古道探巡之旅」,共有四十多人參加,在寧中小校長楊瑞松、烈中校長吳啟騰兩人的引導下,逐一深入造訪斗門登山古道、鄭成功奕棋處、倒影塔、毋忘在莒勒石,並探查植物之美,體會人與自然間的親密對話,讓參與者滿載而歸。

吳啟騰在解說時指出,太武山位於金門東半島中部,海拔二百五十三公尺,為金門第一高峰。越江遠望,山形蜿蜒,若仙人倒地之狀,故云:「浯江斷嶼入海水,仙人倒地臥不起。」因此太武山別稱仙山,俗稱大山。由於太武山仍是軍事重地,健行踏青有特定時間限制。

此次的活動從頗具歷史的「斗門登山古道」出發,近期經由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整修完工。斗門登山古道是由太武山下登山口,沿著山麓蜿蜒拾級而上,至鄭成功觀兵奕棋處,全長約1公里,因太武山地質大多屬花崗岩石,在儘量不破壞原始美的前提下,部分步道以花崗岩或石塊為石材舖設,有些則就地取材,利用花崗岩石鑿成階梯狀。

登山古道雖然陡峻難行,在蜿蜒的步道沿途,植物發散出的芬芳氣息,桃金孃、夾竹桃、野牡丹、矮牽牛等舖陳在山岩,小花垂掛在枝條末梢,風兒吹起,頻頻點頭,顯得更加嬌艷。攀岩的老榕樹,聳立的松樹、木麻黃、福建六道木等,增添了太武山的氣勢。沿途的植物具有多樣性,頗具有觀賞及教育的功能;到達鄭成功觀兵奕棋處,可看到奕棋處是一天然的岩洞,高大約4公尺,深13公尺,寬6公尺,有石桌、石椅在洞內,石桌上刻有棋盤,漢界、楚河,與「萬機分子路,一局笑顏回」之句。此處視野遼闊,形勢險要,可想當年鄭成功指揮大軍的豪情氣勢,一心想要反清復明的大志。

「毋忘在莒」的碑石位太武山頂,這四字是金門軍民精神象徵,碑石下有中興亭及太武亭,嶺東有蔣緯國提款之「梅園」,植梅百株藉以增色。碑石高約4丈、寬約2丈。是民國41年先總統 蔣公巡視金門時所提頒,取意惕勵全體同胞記取歷史教訓,開創中興復國的契機。從石刻上可看出歲月的痕跡,從明朝到民國有不少名人雅士在山上留字以為勉勵,在石刻上的字,足可以看出金門的戰略地位,代表戰地軍民的精神標竿!

佛教聖地|「海印寺」在太武山兩最高峰間凹地,原名為太武巖寺,始建於宋度宗咸淳年間,是一創建達八百多年的古剎,經過幾次重修,於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時遭砲火毀壞,民國49年由國軍重建至今。尚未被破壞,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其中的『海山第一』石門關建築物,現已是國家的三級古蹟,所以要好好維護與保存。 接著介紹岩石與植被之美搜巡探查,不僅讓學員們了解太武山以花崗片麻岩為主,遠觀,灰褐的巨石透露著剛毅潔淨的山色,近察,巨石的斑斑點點主要有三種成分,黑色的雲母,白色的石英,和灰色的長石。生命力強韌的原生植物掙扎在岩石的解理上,美化了山色,但也加速了風化。

社區大學舉辦「太武山古道探巡之旅」,藉此機會讓參與者了解金門有今日安定繁榮,是所有的國軍官兵及全體居民努力的成果,而這期間歷經了多次戰役,犧牲了許多人的性命,不僅讓學員們了解烈士們的英勇事跡並向這些英雄致上最崇高的敬意外,並認識佛教聖地─海印寺創設的朝代與主祀神祇、大拜拜日期、寺廟中的匾額是誰送的,同時欣賞太武山壯麗的自然景觀,認識豐富生態植物、美麗的花崗石讓學員們知識的船隻滿載而歸。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