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島嶼觀察站〉廈門海中撈寶,金門海中棄寶,怪哉!

發布日期:
記者: 傅崑成報導。
點閱率:376
字型大小:

昨天的︽廈門晚報︾報導了一則新聞,強調海洋產業在廈門「悄然升溫」。筆者長年研究海洋法律與海洋政策,對於這一新聞毫不意外。

的確,廈門在2005年的海洋產值已經達到了133億元人民幣(大約532億元新臺幣)。這個數位代表著整個廈門市GDP的百分之13.2,其價值比起前一年,上升了大約百分之15.4。因此,如果有人要稱廈門為「一座快速發展的海洋城市」,應該是很正確的。

今年十月,廈門將再度主辦國際海洋城市論壇。屆時大概又會有十來個世界各國的海洋城市的市長和專家,集中在廈門一同開會,研討如何改善沿海城市的水資源管理問題。筆者有幸,也將應邀參加這一盛會。但是,作為一個「新金門人」,眼看著廈門在海洋中,不斷撈出了寶藏;近在咫尺的金門卻始終無法從海洋中,獲取任何利益,反而不斷往海洋中丟棄寶藏,不能不感到悵惘。

平平是位在九龍江口的一個幾乎同等面積的海島,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差別呢?

仔細分析廈門的海洋產業內涵,我們會發現:海運是廈門最主要的海洋產業價值來源。近年來,廈門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大增,2005年全年已經達到了4770.75萬噸,大約334.29萬個標準箱,擠進了全中國大陸的前7名,全球港口的前24名。

就這一點而言,金門是很難突破的。畢竟,金門不宜發展工業,沒有廈門的大陸腹地,欠缺廈門的連外鐵路和高速公路,的確沒法子競爭。但是,金門的海洋地理位置和廈門相當,相對于廈門,金門的近海水質要好很多,水深更深,可能更適合建設大船需用的深水碼頭;難道不能發展其他的近海海上交通,例如:國際觀光郵輪、私人遊艇碼頭和海上娛樂漁業嗎?

其實廈門從海洋上撈取的旅遊產值也很可觀。2005年涉及海洋的餐飲、旅遊、娛樂業的產值比起2004年也成長了百分之22.5。

金門處在廈門的外海,風力資源更加豐富,難道不能建造海上風力發電廠,並且藉此作為海上觀光的新景點嗎?

金門面臨開闊的臺灣海峽,其附近的海洋生物比起廈門的內灣水生物,顯然要來的更加豐富,近海海鮮的污染程度也比較低。雖然商業捕撈已經成為過去,在目前的國際局勢下,已經不太可能再發展了,但是,難道金門不能藉此優勢,來發展休閒漁業和觀光漁業,來帶動私人遊艇業,成為福建一帶的首創的私人遊艇觀光中心嗎?

臺灣曾經在淡水河口發展出世界一流的私人遊艇功業;可惜早已在臺灣政府的錯誤政策下,被犧牲殆盡了。現在大陸的上海地區也在積極開展這一產業,不知何時,福建也必然將開展這一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金門很可以考慮及時引進這一產業,利用近在咫尺的大陸勞力和臺灣技術,在金門領先搶佔這一產業的灘頭堡。

從今年春天連戰二訪大陸以後,大陸也已經又開放了8類臺灣漁產品零關稅進口。很多臺灣的漁業人士躍躍欲試,大陸也已經有人在廈門建造好了臺灣水產品進口轉運站。金門雖然沒有適當的漁產品參加這一波的進口(除非另外開放石斑魚進口大陸),但是如果金門的漁會組織良好,就近利用地利之便,搶佔這一波的臺灣水產銷陸的市場,也不是不可能。

金門人民為了保衛臺灣的安全和經濟發展,曾經犧牲了幾十年光陰,犧牲了至少兩代人的基本人權和憲法保障的發展權利。現在,執政的政府大員們穩坐臺北冷氣房,善於鬥爭,拙於發展,偏偏不肯放手讓金門人民去海中撈寶。令人嗟歎不已。

其實金門人民只需要臺北當局「給個政策」(大陸用語),讓金門和廈門的交往,不要再繼續受到陸委會的層層羈絆。讓金門人能和廈門人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競爭。我相信,金門的發展就絕對不會輸給廈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