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廈門翔安高甲戲劇團十次金門演出結善緣!

發布日期:
記者: 林怡種/專題報導。
點閱率:424

─廈門大嶝島紀行系列之二

從大嶝島參訪過「免稅商品市場」出來,約莫五分鐘的車程,在翔安區新店鎮呂塘村的公路旁,有一幢ㄇ字型的四層樓建築,那就是「翔安呂塘民間戲曲學校」,所屬的高甲戲劇團,已先後十次應邀到金門巡迴演出。因此,在金門擁有許多「粉絲」戲迷。而且,今年年底之前,至少還有金沙鎮洋山等社區已辦妥「請戲」手續,將於十一月再度來金登臺演出!

此外,今年五月上旬,「廈門翔安高甲戲劇團」應邀到小金門演出,去國多年的旅汶萊老華僑回到金門參加廟會,有機會觀賞「廈門高甲戲」,重溫往日的舊夢,激賞之餘,當下邀請劇團安排前往汶萊巡迴演出,目前,正籌備辦理出洋赴約手續!

不可否認,金門與廈門,只有一箭之遙,自古以來歷史淵源流長,兩地人民血脈相連,語言、與風俗習慣相同,素有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等「五緣」之親。不僅金門島上民生必需品仰賴對岸供給,就是教育師資、文化戲曲藝術方面,亦是靠大陸方面支援。

根據地方耆老指出,從前金門是海中孤島,教育不普及,村民農耕餘暇,鮮少有娛樂活動,因此,每逢村裏廟宇神靈壽誕,全村老少總動員,人人以辦喜事的心情,熱切參與護送神輿繞境巡安,讓旌旗飄揚,鑼鼓喧天,冀望以熱熱鬧鬧的氣氛,祈求風調雨順,合境平安。更重要的是,若能聘請戲班前來助興,娛神且娛人,那是村夫村婦夢寐以求的宿願。

當然,過去金門也有戲班,如大金門古寧頭的「金寶春閩劇社」高甲劇團、小金門東林的「南聲閩戲團」、與上林的「上苑歌仔戲」,在地方上的慶典活動搭台演出。然而,若能請到廈門的「高甲戲」跨海獻藝,最是膾炙人口,觀眾必定人山人海,迄今仍為許多老戲迷所津津樂道!

事實上,高甲戲演出的戲碼,大都是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雖然,所謂「扮戲肖、看戲憨」,很多戲曲是經過精心改編,再透過演員唱作技巧和舞台聲光效果引人入勝,令觀眾如癡如醉溶入戲裏,達到「奸臣未斬,棚腳人不散」的境界。不但可藉以娛樂大眾,更可產生潛移默化,達到匡正社會風氣、與教化人生之目的!

或許,隨著教育普及、科技資訊發達與電視興起,金門島上的戲班早已星散,而廈門方面也一樣,地方戲曲日漸式微。因此,早在十一年前,廈門翔安區呂塘村洪金盛,因在九歲時受父親的薰陶,有感于閩南民間戲曲人才日漸凋零,可能面臨失傳,因而興起創辦民間戲曲學校的念頭,所幸,當他提出構想的時候,立即獲得家族成員三十餘人的一致支持,決議關閉經營多年的燈飾廠,湊集了三十萬元人民幣資金,分頭進行設計道具、製作設備;同時,分別擔任前臺演員、或後臺樂師;有的演高甲戲、有的演歌仔戲,擬定計劃進行訓練排演,連洪金盛八十餘歲的老母親也踩起了縫紉機製作練功服。所謂「家和萬事興!」劇團一面開始接受邀請演出,一面招收農村貧困家庭兒童和孤兒學戲,希望以「團校結合、以戲學戲」的模式,扶貧助困公益性辦學,以培養傳承閩南民間戲曲人才,進而弘揚傳統文化藝術。

認真說,翔安呂塘村位於大嶝島的左後方,算是金門的鄰居,因為,距離海岸只有幾百公尺,站在「呂塘民間戲曲學校」的門口,就能看到隔海的太武山巨岩宛若仙人臥地,讓人不由得讚嘆金門真的是一座「仙山」、「佛地」,難怪當年幾十萬發炮彈轟擊,依然屹立不搖,如今隔海遠眺,心中油然憑添無限崇敬與景仰!

當我們進入「呂塘民間戲曲學校」參訪,三十六名「孤兒班」學員正在一樓寬敞的練功大廳,接受京戲老師指導戲曲踢腿、倒腰、後空翻等基本武功,學員們知道我們是從金門來的,流露「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除了熱烈鼓掌歡迎,並表演舞臺基本功夫迎客,因為,許多學員曾多次隨團到金門演出,如今年農曆四月十二城隍廟的「浯島邑主城隍遷治三百二十六周年慶典」與新頭「蘇府王爺誕辰慶典」活動,以及五月十七「古地城隍六百一十九周年千秋聖誕作醮慶典」活動,都曾邀請「翔安高甲劇團」來金公演。由於演員們訓練有素,工夫扎實,舞臺上唱作俱佳,精彩的演出場場博得滿堂采,除了深獲鄉親肯定,「請戲」約定接二連三,已與金門鄉親結下善緣,甚且還獲旅汶萊華僑邀請前往公演。

其實,所謂「臺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看到學員們練功的過程,實在是非常辛苦,舞臺上「一舉手、一投足」之功夫,皆是汗水和淚水換來的成果。根據副校長洪慶水介紹:這三十六名八至十三歲的學生,是從二百多名農村貧困家庭兒童和「兒童福利院」遴選而來,其中廿六名是「孤兒」。學校實行「零收費」,還負責他們衣、食、住、醫等各方面費用,孩子在戲校學習文化課和歌仔戲曲,直到「中專」畢業。屆時,學校將遴選績優學生,荐送到高等藝術院校深造;此外,他們也可以選擇在劇團就業,也可以留校當老師或助教,或去其他劇團也行。

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學得了一技之長,未來能學以致用,可以當歌仔戲、高甲戲演員,就業生活自足不成問題,甚至,有的可以更上一層樓,成為戲劇專家,前途無可限量。當然,學校僅靠劇團下鄉演出收入維持開銷,經營壓力非常大,但是,看到學生們很懂事努力學習,進步很快,再大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十一年來,「呂塘戲曲學校」先後開辦了二個高甲戲和一個歌仔戲實驗劇團,共培養了近二百名高甲戲、歌仔戲演員,每年演出七百多場,提供學員實習的機會,曾獲多項「國家」比賽大獎的殊榮,在戲曲藝術育苗、與藝術文化薪傳方面,績效極為卓著;同時,也達到關愛弱勢群體與豐富鄉村文化生活的預期功效。

或許,「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翔安呂塘民間戲曲學校創辦人洪金盛,不幸在五年前得了癌症辭世,然家族成員咬緊牙根,化悲痛為力量,更加團結向心,讓學校立足農村,繼續活躍在閩南鄉村舞臺;並先後十次應邀抵金門參與民間慶典活動,在地方上已擁有許多「粉絲」戲迷,近期還將應旅居汶萊華僑邀請前往演出,確實與鄉親結下良好的善緣!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