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陳昆第在縣府主管會報激越放言引人側目

發布日期:
記者: 本報/綜合報導。
點閱率:394

金沙鎮長陳昆第昨天在縣府主管會報中,對本報有關何厝「水溝無頭無尾」、青嶼「建候車亭一波三折」兩則新聞報導,大表不滿,激越放言,引人側目。

陳鎮長可能錯把自己當成特定時空的「司令官」,只准報喜,不准報憂;也可能誤以為民主的金門還在實施戒嚴,管制新聞自由。

眾所周知,在這文明昌盛的時代,新聞自由已是普世的價值,更是檢討社會民主與否,不可或缺的要素。

無可諱言,新聞自由不能無限上綱,至少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但何厝「水溝無頭無尾」,陳鎮長敢說「有頭有尾」嗎?青嶼「建候車亭一波三折」,陳鎮長敢說「沒有波折」嗎?既然報導是「真實」的,真不知道陳鎮長在不滿什麼?除非真的把自己當成「司令官」,誤以為金門還在戒嚴!

民眾有知的權利,而媒體有報導真相的義務。蓋了「無頭無尾」的水溝,鬧了大笑話;要建一座小小的候車亭,又因為資料未備,人員未齊,要會勘四次,民眾不認為效率差才怪!

 一鎮之長看了報導之後,理應更虛心地、更積極地去為民眾解決問題才對,怎麼好意思在大眾面前自曝其短?

根據了解,陳鎮長並不否認「水溝無頭無尾」、「建候車亭一波三折」的事實,他在意的是水溝無頭無尾是因為私人用地無法解決,罪不在鎮公所;而且時值里長選舉,新聞報導出來會影響選情。

事實上,站在專業的立場,「水溝無頭無尾」的新聞,一經民眾群起舉發後,鮮有記者會錯過,也不應當錯過。建水溝在先,用地無法解決在後,這要怪誰?從另一個角度看,若因為新聞報導而促使相關單位更積極去尋求解決之道,就是新聞報導發揮了功能,這也就是媒體存在的正面價值。至於影響選舉云云,記者既不會介入影響,也不得介入影響,事實上也沒有介入選舉。記者所著眼的,只是新聞事件的主體!

另對青嶼候車亭的報導,看到新聞後,有責任心的人,應該籌思怎樣盡速把候車亭建起來,才不會再讓村民受曝陽或雨襲之苦;但陳鎮長顯然在意的是建亭案青嶼村去年才提出,報紙怎麼可以寫「經民眾反應多年」(陳鎮長說的是兩三年)。

一般人都知道,「反應」絕對是在「提出」之前;沒有反應,那來「提出」?其實,村民在意的是「反應」、「提出」之後,有沒有做?做了,民眾自然就會給掌聲;決定要做了,又拖拖拉拉,民眾自然要見怪。

當日參與會勘的阿公、阿婆,有幾個人都說是反應好多年;他們所謂的反應多年是已經透過近身的管道說出口,用詞未必精準,但確實出自老人家的口;至於反應後,要傳到或聽進人家耳裡,再變成公文,事實證明,可能得經過好久、好久。

陳鎮長指會勘當天,議員到場是在作秀,這又與記者的報導何干?議員身為民意代表,到場為民眾服務,解決問題,這是一種本份,本報並未配合演出。最後一次會勘,各單位代表和議員都離開了,民眾獨獨稱讚議員(這一插曲並不在當日的報導之列),相較於對金沙鎮公所的不滿意度,民眾的愛惡是分明的。

陳鎮長對事隔二個月(五月十六日)及前幾日(七月四日)的兩則報導,仍耿耿於懷,並出現激動的情緒和讓人側目的言辭,但似乎模糊了焦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