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親民做公僕經國先生真正平民化總統
逆境中戰勝逆境;苦難下催逼向前。清廉、親民做公僕,經國思想繼中山!中山林內建有已故前總統蔣經國的紀念館,這位親民愛民的平民化總統,治國的總目標就是繼承中山思想,實踐三民主義。
前立委馮滬祥(中央大學教授)與金門縣長李炷烽,上個月曾聯袂到中山林的經國紀念館瞻仰經國先生的遺容。兩人有感而發,認為中華民族的未來,還是在三民主義。
中山林的經國紀念館中,有經國先生的銅像、蠟像,有經國先生之子蔣孝勇(已故)所提供的衣物,有國防部史政局提供的文物,有經國先生在金門用過的杯、碗,植樹用的鏟子,還有很多珍貴的資料照片。
對臺澎金馬而言,經國先生是一代偉人;對金門而言,一百二十三趟的訪金紀錄,更讓此地的居民對他感念不已。不過,經國紀念館的前棟如今已成了麻雀窩,鳥屎斑斑;回廊的白漆已嚴重斑駁剝落;後棟塑像右側的大幅照片,則是八花九裂;收藏的文物有些已經發霉或塵封。這樣的景象,別人看了猶可,看在馮滬祥眼中,想必別有一番悵惋。
馮滬祥並沒有說什麼,不過陪同的人員希望金門國家公園能加強維護管理的工作,畢竟這裡是開放供人參觀的!
馮滬祥曾經是已故總統蔣經國先生的祕書,與李炷烽曾是並肩作戰的國民大會代表及新黨同志。他每次到金門,總要去經國紀念館看看老長官─同時也是聲望歷久不衰的好總統。
在經國先生遺像前,馮滬祥回憶起經國先生說過或喜歡引用的話語。其中,最適用於現在的,就是「在逆境中戰勝逆境」「人是為勝利而生的,不是為失敗而生的」「苦難是催逼我們前進的必需品,正如船中的爐火是使船駛行的必需品一般。(荒漠甘泉)」。
馮滬祥表示,經國先生是清廉、親民,真正為民做事的平民化總統,他矢志做人民的公僕;這與現在的當權者只搞鬥爭,又置身於利益衝突中,實在是天差地遠。他說,像他們這些在經國先生身邊擔任過祕書的人,對於扁政府的副祕書長竟會涉及炒股案,實在是瞠目結舌。
他說:以前,老總統(已故前總統蔣中正)是不許蔣夫人配戴名貴的珠寶的;理由是會上行下效,而僚屬若無力購置,又不能填塞慾望,就可能失去清廉的操守。
至於經國先生自己則是不打高爾夫球的,即便有人勸他打球對健康有好處,但經國先生仍然拒絕,因為老百姓打不起高爾夫球。他寧可上山下海,以此做為勞動。
他要晉升某人以前,會臨時造訪對方的家;若發現生活奢侈,就會加以剔除。
經國先生自己也不喜歡立碑刻銘,他說:最好的碑銘,不是刻在石頭上,而是刻在人民的心中。
有一次,經國先生到小金門訪問,並在海邊與青年學生聊天。學生說小金門沒有碼頭,交通不便;經國先生便告訴他們:金防部的司令官已經想到了,中秋節前會把碼頭做好。又有一次,經國先生到南投巡視颱風過後的情況,有人建議造橋;經國先生便回應對方:你們的省主席(林洋港)已經想到了,明年過年前就會做好。馮滬祥認為,這是經國先生體恤民意又尊重僚屬的一面。
對於文化界的人士,經國先生也有令人欽佩的地方。有一次,經國先生邀約錢穆和牟宗三等兩位學者見面。由於文書上寫著「接見」兩字,經國先生認為不妥,囑人轉請馮滬祥重擬,改為「邀晤」,從此成了定格。馮滬祥表示,在經國先生的觀念,他是人民的公僕,因此也不許有「上下」一心之類的說法。
經國先生曾在紐約挨過子彈,但他卻原諒了開槍的二名年輕人,還重用其中一人,顯示他的光明磊落。
馮滬祥表示,經國先生是三民主義的實踐者。如今,在大陸上,青藏高原鐵路和三峽工程,都是脫胎自孫中山(名文,號逸仙)先生的實業計畫。大陸的領導人胡錦濤把國父當成中國人的英雄,認為振興中華應該成為兩岸共同努力的目標。由此可見,中山思想應該被重新提倡及研究。
台灣在別有私心的政治操弄下,一直在搞去中國化,並極力貶抑中山思想;其實,臺灣的先知如蔣渭水,就曾努力介紹過中山思想,而且有「臺灣的孫中山」之稱。臺籍的革命及抗日先烈羅福星則作過︿祝我民國詞﹀的嵌字詩。將詩中每句的第一個字串起來,就是「中華民國孫逸仙救」八個字。
︿祝我民國詞﹀的全詩內容如下:「中」土如斯更富強,「華」封共祝著邊疆。「民」情四海皆兄弟,「國」體苞桑氣運昌。「孫」真國手著光唐,「逸」樂豐神久既章。「先」客早傳靈妙藥,「救」人于病身相當。
馮滬祥認為,中山思想,足以指導中華民國的未來。要紀念蔣經國,就應該發揚孫中山。他建議李炷烽縣長應該在金門這塊淨土上,以政策鼓勵中山思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