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篩檢結果出爐220人B肝帶原
肝癌是台灣癌症十大死因第二位,尤其在金門地區,男性每十萬人口肝癌死亡率高達六十點五八人,遠超過台灣本島的四十四點九二人,值得金門鄉親多加注意身體健康。而為了個人的健康,也為了家人的幸福,衛生單位也提醒大眾應定期接受健康篩檢,早期篩檢、早期發現並控制疾病,進而降低疾病的併發症。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配合衛生署活動,於上個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前進金門辦理「保肝結緣,毋忘再檢」金門地區免費肝病抽血篩檢與腹部超音波檢查活動,抽血檢查結果已出爐,其中,B型肝炎帶原者有二百二十人、C型肝炎患者有十人,檢查結果並提供金門縣衛生局瞭解金門居民健康狀況,以提供適時醫療及後續追蹤、轉介。至於個人篩檢報告並已於七月七日全部寄發。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也對於這次篩檢活動,獲得金門縣長李炷烽大力支持,以及金門縣衛生局等,於籌備期間與篩檢執行全程,不辭辛勞,大力協助,熱忱義助,表達感謝之意。
根據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統計,此次在金門酒廠及金門縣立體育館所作篩檢結果,總篩檢人數為一千一百八十八人,其中,B型肝炎帶原者二百二十人,佔本次比例為百分之十八點五;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者七百八十四人,佔本次比例為百分之六十六;C型肝炎患者十人,佔本次比例為百分之零點八;同時感染B型肝炎及C型肝炎患者為零人;不曾感染B型肝炎,也沒有B肝抗體者一百八十四人,佔本次比例為百分之十五點五;胎兒蛋白不正常一人,佔本次比例為百分之零點一;肝功能指數G.O.T不正常七十五人,佔本次比例為百分之六點三;肝功能指數G.P.T不正常一百九十六人,佔本次比例為百分之十六點五。
根據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指出,肝癌是台灣地區民眾癌症死因第二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三十一點一七人,不過在金門地區,肝癌則是癌症死因的第一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三十五點零八人,如果以性別區分,台灣地區男性每十萬人口肝癌死亡率是四十四點九二人,而在金門地區卻高達六十點五八人,反應篩檢重要性。據了解,由於肝病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加上國內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感染者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因不自知而疏於追蹤治療,導致由肝炎演變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可能性,遠大於一般民眾,不但造成個人及家庭的損失,也成為醫療資源的重大負擔。
保肝之道 少吃花生玉米
事實上,根據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一九九九年及金門衛生局二零零五年所作的篩檢結果,B肝帶原者比例分別為百分之十九點一五及十二;C肝抗體陽性率為百分之零點三九及一點一,都不比台灣地區來得高。最主要的問題可能還是出在醫療資源不足及先天地理環境限制上。金門因醫療資源不如台灣本島發達,導致民眾對於肝病不瞭解,不注意、不檢查,加上後送就醫不易,甚至檢查之後也往往不在意或不追蹤,錯失早期治療時機,除此之外,金門民眾多食用如玉米、花生等易遭黃麴毒素污染的糧食,如果本身又罹患B肝,就十分容易罹患肝癌。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指出,對於自己是否有B型肝炎或者家族中是否有肝炎病歷等若不清楚,應經由抽血檢驗,以明瞭狀況,並且進行追蹤治療,防止惡化。
而根據衛生單位表示,金門地區B型肝炎盛行率,依據國內以往的相關研究約百分之十五至二十。肝癌是金門最常見的癌症,篩檢社區民眾B型與C型肝炎,並予與追蹤治療與衛教,能減少肝硬化,並提早發現早期肝癌,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