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觀察站〉不求完美的片斷社會改革——保守的優美
日昨有新聞報導稱:通車不到一個月,青藏鐵路混凝土發現結構爆裂。我希望這一事件就像當年臺北木柵捷運剛開通不久,就傳出的混凝土樑柱出現裂痕一樣,都屬於可以修補、可以維持安全通車的「小問題」。但是,這則新聞讓人聯想到大陸近幾年來的「大躍進式」的重大建設,還是不能不讓筆者這樣的「保守派」捏一把冷汗。
多年來,筆者學到的一件事情就是:科學絕非萬能;人未必勝天||至少目前仍然如此。
例如,大陸的三峽大壩工程浩大,世界第一。起建之前,就在大陸引發了嚴重的辯論。將來到底會不會造成反對者所稱的天然環境災難,甚至嚴重的人為災禍?誰也說不准。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經過極端艱難的凍土地帶,原本就很難維持建築的穩定性。現在修了號稱世界第一高的鐵路,能否按照科學家的計算,順利維持長久的安全通車,不出事故?同樣說不准。
看看美國的太空梭,經過無數的科學演算,還是一再發生意外,一再造成嚴重的死亡事故。即便看似簡單的國際海洋漁業資源養護問題,到現在,科學家也無法決定所謂的「最佳利用」的數位啊!
筆者不是建築專家,也不是環境科學家,只是一個自以為是的「保守份子」。對於這類的世界第一的突破性建設,總感擔憂。
臺北101大樓號稱世界第一高。但是迄今經營虧損,還沒能看見賺錢的一天。國際觀光客也顯然沒有因為這一世界最高的建築物,增加前來臺灣旅遊的動機。這個世界第一高的大樓反而時時在讓人們擔心著它的安全問題,擔心著它可能造成的地震影響。它到底給臺灣帶來了甚麼樣的正面價值呢?
據說上海曾有意建造一座比臺北101更高的建築物,但因有關專家們反對而被阻攔了。筆者認為這一決定是正確的。畢竟,超高樓的安全照護困難,環境威脅也比較大,沒有必要在建築物的高度上做這種無謂的競賽。
看看最近北京為了2008奧運會而建築的「鳥巢式」體育館和「水立方」游泳館,其突破傳統的前衛造型,領先世界的內部設備,也在在讓人感到新鮮。相對於古老的北京城建築物,這些全新造型的現代化運動場建築物,必定會讓世人對北京、對中國,耳目一新。
除了硬體的建設,軟體的建設其實是更艱難的。建大壩、造大樓、修鐵路、蓋前衛造型的體育館,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有錢就好辦事。但是要讓使用建築物的人注意環境衛生,提高安全意識,遵守相關秩序,就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問題。
因此,在社會制度上的改造,如果太激進,其結果就勢必比超前的物質建設,風險更大,結果更加難料。這也是世界各國為何大都傾向于建設起「法治」社會,並且否定「人治」社會的一個原因;各個國家也普遍傾向于「民主」改選制度,而一致採用嚴厲的刑罰來處罰「革命」的原因吧。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這樣的區分是現實,也是罪惡。歷史終究不會照樣買單,遲早還是會有一定客觀的評斷。
現代的中國經歷了日寇的侵略、共產黨的革命和國共內戰的創傷,總算在歷經了半個世紀以上的時間之後,慢慢走出了動亂。這份安定給了老百姓發展的機會,讓兩岸中國人的智慧有了比較大的發揮空間。雖然不完美,但是它的發展方向是對的,這一點大概沒有人能否認。
因此,我們要珍惜這個機會,謹慎地、逐步地、保守地進行各項軟體與硬體地改革建設工作。不要太激進地動作。
卡爾‧帕波在他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中所說的,「片斷式的社會工程」遠比「烏托邦式的社會工程」來得安全。筆者非常信服。
其實,保守也是一種魄力。「非常保守」有時候也就是「非常有魄力」。我們似乎不宜「以詞害意」,用簡單的二分法來看待「民主與集權」、「法治與人治」和「保守與進步」。容許一些灰色地帶,給發展帶來安全,或許才是人民之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