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道上〉死裡逃生易保國又是一條龍
■七十六歲易保國曾受困在呂厝蚵田(北海岸),差點成為北海波臣;如今,他又恢復生龍活虎的模樣。最近,他剛剛整理好高粱田,也播下了種子。
回想今年七月初的那一幕,易保國至今仍覺得非常奇怪。那天早上,他按例到海中蚵田「擎」蚵(採蚵)。他的蚵田距岸約十幾分鐘的腳程。將近中午,他已擎好了蚵,但海水還沒漲,便在蚵田中等待潮來,準備洗蚵。
蚵田旁有一個窟窿,他一不小心打跌,踏入其中。當時窟窿中並沒有水,也沒有泥,他的腳也沒有抽筋;奇怪的是,他竟然無法自拔。只覺得有什麼在拉他的腳,壓他的肩,而他卻無法張嘴向人求救。
後來,漲潮的海水漸漸湧來了,由足,而腰,及胸,近頸,將沒。這時,他的太太陳涼出現了。他想喊她,張開了口卻沒有聲音。
陳涼感覺到有丈夫的聲音,她知道易保國一定就在附近,循聲辨位,終於看到一頂紅帽子,於是一步、一步走向丈夫。她走一步,沒一步。到了兩人相距約三、四公尺的地方,海水已淹過陳涼胸坎,再也無法前進。
看到妻子為了救他,陷入險境,易保國伸手想要相救;妻子陳涼也是同樣心思;老夫老妻,在海中各伸出一隻手,卻無法觸及,幾乎成了同命鴛鴦。
情勢越來急迫,在千鈞一髮之際,才被同村陳碧鳳、吳燕華招來的救援人力,用救生艇把夫妻倆救出險地。
陳碧鳳、吳燕華兩位婦人看到陳涼往水深處走,情況危險,便想去阻止她,但潮水一直漲,無法接近,又發現易保國也在,且動彈不得,便放聲大哭。這時,陳碧鳳的丈夫何丁全正來運蚵,知道情況後,趕忙回村裡搬救兵。村人王富山不但打電話求救,還上了救生艇引路;事後證實,他的參與讓救生人員可以由捷徑到達目的,若再慢一點,易保國可能不只喝三口海水而已:::。
易保國夫婦被送醫之後,才一、兩天就自己溜回家了,因為他不喜歡醫院的空氣。
類似這種死裡逃生的經驗,當了五十年兵的易保國並不是頭一遭。在八二三砲戰期間,他外出採賣,在路上聽到砲聲,便就地仆倒。後來發現,砲彈就落在腳邊,並沒有爆炸。
又有一次,一位副參謀長要某位班長帶人清理引爆後的現場,班長等四人躲懶,只有易保國老老實實地去執行工作。結果,突如其來的一顆落彈,炸死二人,傷了二人。易保國若是留在原地,可能也是非死即傷。他說:吃虧就是佔便宜!
事隔一個月,問易保國有沒有再下海取蚵,他忙用融合了南腔北調的鄉音說:莫、莫、莫。
身困淺灘,暫時讓他望海卻步,但患難見真情,生死以之的那一幕,則讓易保國興起海枯石爛的感動。
■金沙消防分隊的分隊長林政宏去年出過一場大車禍,現在雖然歸隊,但還在持續接受治療中。當時,金城地區的消防人員趕到現場救援時,嚇了一跳,怎麼是自己人?
林政宏去年曾在分隊提倡英語學習,由他自己編寫教材,傳授隊員及替代役男。後來,他又到空大專設的英檢班進修。
去年八月,他騎機車前往空大上課,行經環島北路靠近金寧鄉的十字路口時,為了閃避車輛,發生車禍。
他受傷的情況很慘,幾乎以為自己快死了。傷大多集中在右半身:手部的骨頭斷折,骨髖節脫臼,橈骨粉碎,後十字韌帶斷掉,連上唇都裂掉,雙唇只剩下一片。在花崗石醫院住了二十三天後,返台休養,然後調回消防局本部,後來才又歸隊。
平日,林政宏本來就會約束隊友在救傷、救難、救災時,必須在趕第一時間抵達。這樣的要求和信念,對每一個消防人員來說,都是很基本的要求。不過,當林政宏躺在馬路上,接受自己人的急救時,才真正體會到傷病患不但需要救難人員快速抵達,也很需要心理支持。
上個月,林政宏所屬的金沙分隊在呂厝海邊救了易保國、陳涼夫婦。這是一件成功的救難行動,他肯定隊友們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