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皮紋分析可發現嬰幼兒特性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湖報導。
點閱率:413

金門縣早療中心辦理「嬰幼兒發展檢視活動」,共有一百二十位四歲以下兒童,由父母帶領前往參加檢測,昨針對測量結果辦理說明會,該測量的基本原理為利用皮紋與大腦間的相關性,觀察孩童的心智發展曲線,以因材施教,給予適當的刺激與引導。

讓家長更認識兒童的發展,金門早療中心特舉辦「嬰幼兒發展檢視活動」,假衛生行政大樓三樓舉行,計有一百二十位零至四歲的兒童由父母陪同前往參加活動,學習、瞭解孩子的發展狀況。

該「嬰幼兒發展檢視活動」為期一天,昨日上午九時起針對檢測結果辦理說明會,讓兒童藉由專業皮紋檢測儀器,經由人的皮紋測量大腦的發展,也讓家長了解兒童大腦發展情形。

據現場說明資料顯示,近年來幫小朋友作皮紋分析,可以說是國內幼教界的熱門話題之一。皮紋分析其實是一種統計分析,並且是二個重要的科學發現,一為人類的大腦才是智力的中心,透過多元教育啟發,人人有獨特的發展空間;一個是人類腦細胞的發展在六歲前,有最大的調整空間。

而現場說明指出,皮紋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依據皮紋與大腦間的相關性,發展出來的一種統計分析測驗,因為此一方法是植基於從出生以後就永生不變的手指指紋,所以能在一歲左右,就能發現小孩的一些特性。

該皮紋分析不需要藉助語言、文字,所以此一統計工具可以說是上天賦與的一項神奇,而作為一種早療的測試工具。皮紋報告最有參考價值的可以分三面向:一、以紋型來觀察性格:是理智型接近固執的,還是社會化到趨近鄉愿、又或許是先天的不娓於俗又特立獨行。二、觀察孩童的心智發展曲線,有人二歲會拿筷子,有人四歲才會拿;有人十歲時對異性有興趣、有人要到十五歲才被啟發,其實如果瞭解每個人的先天心智發展曲線不盡相同時,父母就能拿捏著教育的程序,避免在孩童不需要時拚命填鴨、或在孩童需要知識時任其荒蕪的教養遺憾了。三、觀察孩童的性向,以大腦與皮紋的對應關係,可以預測一下先天的優異點是在視覺、聽知覺、體知覺;也可以觀察一下孩童是先天外向的、內向的,充滿動的還是溫吞文靜的,如果掌握了性向,即可以提早因材施教、或早期療育了,有效協助孩子成長。

優質童年從○歲開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掌握孩子發展的關鍵機會,金門縣早療中心表示,早期療育非常重要,由於兒童早期的各項發展是日後智能學習、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石,故定期做發展評估就如同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一樣,此外,若能由發現問題,及早進行療育,可以使孩子有希望避免或減少障礙的程度,並能發揮潛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