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島嶼觀察站》倒扁運動中兩岸人民的微妙心情

發布日期:
記者: 傅崑成報導。
點閱率:420

周末的傍晚,在廈門大學醫院旁的十字路口,赫然看見一輛停在行人道上的機車。兩個把手上居然都綁著臺北凱道倒扁的特製園扇子;機身上更貼滿了倒扁專用的黑白兩色貼紙。

好傢伙!倒扁倒到了大陸!

看得出來,這位剛剛從臺北參加倒扁後回到廈門的臺胞,對於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倒扁行動,很在意,也很得意。

臺灣發生倒扁運動以來,風起雲湧,聲勢日大,令大陸和國際媒體也都不得不加強關注臺灣的最新動向。事實上,這一周以來,大陸同胞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上的「紅潮」;心中的微妙變化,也很值得觀察。

大陸官方的立場仍然很清楚。基本上仍舊是一個「報導而不評論」的立場。

上周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出席亞歐首腦會議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於台灣的「倒扁」活動,不作出評論,只淡淡地表示:倒扁問題應由台灣民眾解決。

當然,溫家寶未忘重申:大陸政府一貫的方針,就是積極推動海峽兩岸的經貿合作、直接三通。凡有利台灣民眾的事情,中共將會繼續做下去。不過,他也特別強調:台灣當局領導人發表搞「台獨」的言詞,企圖破壞台海和平繼續穩定,大陸對此要保持高度警惕。

在北京,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李維一則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台灣記者問到一旦倒扁活動情況越來越惡化,大陸會否引用例如︽反分裂法︾這類的法律來應對時,也只是簡單地表示:「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同胞,我們真心地希望臺灣社會安寧、經濟發展、民眾能夠安居樂業,不願見到不幸事件的發生。」

當然,李維一也不會忘記強調:大陸將「繼續與臺灣同胞一道」,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維護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一句話,「不多談就是不多談」。

在臺灣方面,扁政府此時找不到歸咎大陸的藉口。因此陸委會的高級官員也只能「掂掂」忍受,沒面子再大聲說些什麼。只有阿扁自己很無恥地公開說:「這是民主的表現,我感到很欣慰(但是我就是不下臺)。」

但是大陸和臺灣民間的反應就很有意思,也挺複雜。

這幾天,不少大陸友人對筆者說:臺灣「真的」很民主。言下之意,頗有幾分豔羨的味道。

還有大陸網民在網路上半開玩笑地說:陳水扁比大陸任何其他「地方領導」都更「清廉」;因為大陸很多地方的領導,都會做出類似用「買內衣的發票」報「國務機要費」的荒唐行為。當然,我可以諒解他們的說法 有幾分隱諱,也有幾分洩憤。事實上,正如幾十年前的臺灣。當會計審計制度還不完善、不合理的時候,用發票報假帳的行為,會被社會普遍容忍。但是,臺灣的社會的進步、開放比大陸早很多。這種昨是今非的事情,自然就不能被現今的人民所容忍了。

李登輝上任不久,也曾經為了黨內集權的作風受到媒體批評,而私下向聯合、中時兩大報的老闆抱怨說:為甚麼過去可以,現在就不可以?「是不是因為我是臺灣人的緣故?」

這種可笑的說辭和今天的阿扁不知反省的種種說辭一樣。統統都是「不識時務」、「不解民情」的表現。過去筆者常常在電視上告訴民進黨的朋友:別拿「滿清末年」的中國政治標準來和現在的社會環境相比較。如果老用這樣的標準來看待事情,當然連李登輝這樣差的角色都可以被稱為「民主先生」或「民主典範」了。

今天的臺灣人民,越是提高對政治人物的道德要求標準,就越能彰顯出臺灣的民主優勢地位。臺灣同胞在大陸的身份也就會愈加提高,台商的生意也就越加好做。上述在廈門騎機車到處亂停的臺灣同胞,恐怕也就會越發得意洋洋了。

當然,大陸人民也不是幼稚的傻子。他們很瞭解臺灣社會的種種優點和缺點。不過,對於臺灣的民主發展超過大陸,這個共識,基本上已經確定了。假設倒扁能順利成功,阿扁下臺的那一天,不但全體臺灣同胞要得意個好幾年,大陸的政治風氣恐怕也會因此而大大地上升「好幾個臺階」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