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媽媽坎坷故事激起浯島愛的光輝
當我們知道別人有困難時,我們會設法幫助他,而不是譏笑他!這是金沙國小學生,用來鼓勵邱媽媽(施淑鳳)的話。
施淑鳳(邱媽媽)家有逃夫的故事,引起社會關懷,也引來了冷嘲熱諷,因為有人用質疑的態度說:真的有那麼嚴重嗎?不過,沙小天真無邪的小朋友們,已經用他們的童言童語給她鼓勵,為這位義工媽媽注入了強心劑。
福建省主席顏忠誠得知施淑鳳的遭遇後,也來為她打氣,並致贈慰問金一萬元。他覺得,一個媽媽能獨力把孩子拉拔長大,實在是值得敬佩的。
施淑鳳的處境被外界知道後,金門縣長李炷烽在第一時間就主動詢問,並親自拜訪。這幾天天氣特別寒冷,孩子們因為有了來自縣長室的愛心,已經有了可以禦寒的衣物。
昨天,顏忠誠也帶了慰問金來看施淑鳳;陪同的還有組長楊誠璽、主任張賜、金沙鎮公所的祕書張峰杞。顏忠誠和張峰杞都承諾她:需要幫忙可以來找!金沙鎮公所的社政人員也表示請社工員,了解他們家的癥結所在。原本說過不會再哭的施淑鳳,還是忍不住熱淚盈眶,感謝關愛。
今年四十二歲的施淑鳳,曾經在臺南當過模範志工媽媽。在臺南時,她的丈夫(邱姓)曾經「失蹤」數年,她只好靠著工作和低收入補助,獨力撫養五名兒女。當時,最小的孩子才唸幼稚園(如今已經小學);其他大一點的孩子大概都在國中以下。
四、五年前,她在金門找到丈夫,一家人算是破鏡重圓;不過,丈夫卻又無故在前年的十二月離家,距今已經一年,讓施淑鳳與五名子女相依為命的舊事重演。
在學校或教會,或是在自己孩子的面前,這位邱媽媽表面上沒什麼異狀;不過,在沙美老街的斷簷殘壁中,有時會看到她背著人,在廢墟般的空巷裡拭淚。她說:真的好難熬喔!
她們賃居在萬安堂前的破落巷子中,那是一棟堪可居住的房子,但粗糙殘破的木板隔間,看起來會讓人感到可憐;比起金門大同之家育幼組的臥鋪,環境實在有天壤之別。這樣的屋子,一個月還是得繳二千五百元的租金。還好,孩子們還有一個媽媽。
離家的丈夫,人其實還在金門;如果告對方遺棄,施淑鳳就可以依法申請低收入補助,或許會讓生活好過一點;但是該不該或要不要走到這一步?卻是一個困難的決定。
施淑鳳是這麼說的:如果你只是(丈夫)不要我,你回來帶孩子,我回臺南!只要你回家,什麼事情都可以一起解決!孩子們快長大了,為什麼不能再忍一忍,陪他們長大?
丈夫不顧家,施淑鳳每天都得為六口的吃飯問題傷腦筋,心理和精神上的負擔,並不是時時都有勇氣面對,難免有希望一睡就不要醒過來的想法,也難免會有「榮湖沒蓋子」的恐怖聯想。
她的故事,驚動了政府和社會,除了省主席、縣長都來關心之外;沙小有一對學生家長也來看過她;還有一位麵包師傅透過金沙鎮公所告知她,願意教她一技之長。
施淑鳳表示,欠的恩情越多,將來越不知道該怎麼還。不過,接受了這些好意後,希望讓孩子們在這個冬天能好過一點。
在此之前,沙美長老教會、金門主基督教會的教友,都曾給施淑鳳打工的機會,沙美教會也有部分教友憐其處境,給予幫助;這些都是這個家庭還能夠支持到現在的助力。
施淑鳳表示,新的這一年,她會努力自找一份工作,希望有穩定的收入,可以好好教養自己的孩子。他的大女兒今年已經踏出社會;兒子高職畢業後,也不打算升學,希望先幫助家計─雖然施淑鳳希望他們多唸點書。無論如何,只要母子一條心,這個家的生產力就會慢慢增加,日子也會好過一點。
當施淑鳳家的故事見報之後,孩子之中,有人一開始會覺得難為情。不過,現在他們已經明白,媽媽還是需要支持的。施淑鳳表示,她讓孩子去想:如果換自己當媽媽,讓媽媽當孩子,是孩子重要,還是面子重要?
施淑鳳母子,當然不會是全金門或全天下最可憐的人;不過,她們還是需要祝福、鼓勵或幫助。這些支持,不一定是物質的,也許是幫他們物色機會,給他們心理輔導;這些關懷,同樣適用於施淑鳳母子以外的弱勢家庭。
即使沒有鼓勵,也不必冷嘲熱諷。人不是到了山窮水盡才需要幫助的,否則遲來的祝福,濟得了什麼事?如果孩子們在貧富不均或愛消恨長的社會裡成長,又怎麼期望他們將來能用善意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