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金策聯府技略盟塑造文化園區成金門文化新風貌

縣金策聯府技略盟塑造文化園區成金門文化新風貌
金門縣政府去年四月與國立金門技術學院簽約,策略聯盟經營管理文化園區,提供該校無償使用四年,因教育部有意補助三千多萬元,為利爭取教育部補助,因此該校希望提供的使用期限能延長至十五年,文化局長李錫隆特別於昨日主管會報中,代為提出這項需求。財政局認為,依土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一般租賃使用超過十年以上的,須依法定程序提縣議會審議。
縣府文化局長李錫隆會後接受電話訪問表示,為充分利用文化園區,去年與國立金門技術學院簽約,將園區B棟大樓免租金、無償提供該校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系、閩南文化研究所使用,簽約期達四年。
李錫隆指出,教育部計畫補助該校相關系所三千多萬元,為利爭取教育部該補助款項,基於長期使用效益考量,該校希望將園區B棟大樓的使用權限延長至十五年。李錫隆也說,在簽約期限內,該棟大樓將完全供給該校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系、閩南文化研究所使用,一般鄉親無法使用。
財政局表示,文化園區能充分使用是件好事,但依土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一般租賃使用超過十年以上的,須依法定程序提縣議會審議。而使用單位至少應負擔水電費用。
至於最後決定為何,縣府將進行研議。
據瞭解,是項簽約儀式係於去年四月下旬舉行,在簽約儀式上,縣長李炷烽感謝金門技術學院的配合協助,也希望藉此提昇地區的文化水平;文化局長李錫隆則期待透過策略聯盟,讓文化園區成為未來金門文化的新地標,以及金門文化保存與發展的夢工場,為金門文化塑造新風貌。
縣長李炷烽當時表示,金門技術學院的成立,讓金門鄉親的大學夢得以落實,也是地區的一大突破,如何藉助該校的成立以提昇地區水平相當重要。李炷烽指出,文化園區即將落成,但維護人力不足是個隱憂,能獲得金門技術學院的全力支持配合,他深表感謝,他也強調,縣府未來也會積極配合。
文化局長李錫隆則表示,金門文化園區將是未來金門文化的新地標,希望能成為金門文化保存與發展的夢工場,為金門文化塑造出新風貌。李錫隆也期盼藉由與金門技術學院策略聯盟,達到資源整合、相輔相成、提昇效能的目的。他希望經由金門技術學院的進駐、雙方合作,能夠對金門文化資產的保存、建築的活化、教育的推廣、文化觀光推動上,發揮效益,並能永續合作、共創雙贏。
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則認為簽約儀式是該校及地區的共同喜事,他推崇縣長李炷烽對地區文化建設的重視,他也認為文化園區是金門重要文化建設的工廠,未來該校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系、閩南文化研究所師生進駐文化園區,將對金門文化建設展開新任務,也將對閩南、僑鄉、戰地文化重新傳承。
該校教授江柏煒則表達對進駐文化園區充滿期待,也認為是文化資產再利用的展現。
據瞭解,「金門文化園區」興建工程係自九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開始動工,在九個標案中,總工程經費高達新台幣六億六千萬元。不過,縣長李炷烽在實勘該項工程時,曾批評工程品質「歪茍曲差」,要求積極改善。
文化局指出,「金門文化園區」係針對金門地區文化生活之特色及人文資源之類型規劃,未來興建完成後,將以其專業、熱忱的「文化金門」代理者及文化工廠的角色來推動各項文化建設。冀望能藉由系統性、科學性的保存方法,完整地維護先民遺留下的珍貴文化資產,促成區域的永續經營。
文化局強調,金門素以閩南文化保存完整著稱,透過興建金門縣文化園區,期以「文化」、「教育」、「觀光」三大目標需求為主題,達到金門文化資產之研究、展示、管理等功能,並冀望經由委託國立金門技術學院經營管理,達成近中長程目標。
所謂近程(五年內)推動構想,主要為:1、工藝美術館:系所進駐,協助建立金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並結合教學課程成立專業工作坊。2、歷史民俗館:結合學生實習課程,且協助運作開館。3、遊客中心調整為提供師生、參訪者的學生活動中心空間。
中長程(五年以上)推動方向上,主要為:1、藉助國立金門技術學院的進駐,使得園區成為金門的文化資產保存之研發重鎮,不定期於園區內召開研究成果發表、文化活動,或舉辦閩南文化、文化資產保存、博物館學、觀光經營管理等學術研討會。2、未來,可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增補、強化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之展示內容,使之成為閩南文化、僑鄉文化及戰地文化的展示中心。3、隨著師生人數的增加、園區設施的活絡使用,真正達到文化園區與地方共榮共存的願景,有助金門東半島之區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