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儒林衍派張氏族譜初稿完成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專題報導。
點閱率:2,653

金門儒林張氏二房的族譜初稿已經完成,從初稿可知,與儒林衍派有關的張氏先人,從宋代到清朝,共有二十八位進士。不過,初稿對一名叫張讀的進士提出了疑問:他所屬朝代究竟是唐代?還是宋代?

其實,儒林張氏聯宗譜既然明載張讀為宋朝人,已足以說明與儒林張氏或(閩南張氏)有親緣關係的張讀,應該就是宋朝人!

「清河堂儒林衍派滄浯金砂(金門沙美)張氏二房」族譜的初稿厚達三百五十三頁;初稿中的︿閩南張氏派系開基始祖年代探考﹀對張讀的身分提出疑問。疑點之一是宋代有沒有名叫張讀字聖行的進士?

事實上,宋代確實有一位名叫張讀的進士!他是一位有才德和孝行的讀書人,死後他所住的鄉里還被表彰為「曾子里」。

根據︽閩中理學淵源考︾所載,張讀字聖行,安溪人,曾在宋哲宗紹聖四年(西元一九零七到一九零八年)以上舍生擢第(登第),調穎昌府法曹參軍,除編脩;由於父親年逾九十,請調回鄉當通判,接著又改任王府直講,然後又掌理過興化軍。

宋哲宗靖康初年,士卒驕恣,曾在張讀的門庭外聚眾喧嘩,要求額外的給賜;張讀用正色責備後,士卒為之感服,還把為首的人抖了出來;張讀將煽動者殺頭,使一郡肅然。宋高宗建炎年間,張讀曾獲皇帝宣召,但卻托疾相辭,沒有接受新的職務。

張讀事親至孝,居喪時結廬守葬,蔬食持齋,閉門謝客。生平所交的人,不少是天下名士。他曾到受范純禮獎重。范純禮是范仲淹之子,曾任尚書右丞。

張讀也是一位「蘇黃」門客(蘇東坡、黃庭堅並稱蘇黃)。蘇東坡(蘇軾)死後,其弟蘇轍(子由)寫了一篇墓誌銘。張讀認為子由的文章已妙盡東坡的生平,但恐怕仇人藉機尋釁,不如刮掉為宜。他說,就算沒有這篇墓誌銘,萬世之下,人們不會不知道有蘇東坡這號人物的!

張讀享年八十而卒,宋理宗嘉熙年間(西元一二三七到一二四一年間),邑令趙崇栗表揚其鄉為「曾子里」。張讀善為文章,福建地區有許多碑碣是出自其手。

儒林沙美張氏的族譜,之所以對張讀發生疑問,主要是因為在唐朝與張九齡同時,另有一位張讀,不但名同,字也相近。唐代的張讀字聖明,纂有︽宣室志︾,寫的是仙鬼靈異之事。宣室志的序文是苗台符所寫;苗台符是十六歲中進士,張讀十七歲中進士,兩人是同年,又都年少,因此有人說他們是:「一雙前進士,兩箇阿孩兒」。有趣的是,︽新唐書︾和︽宋史︾都把張讀的宣室志列入藝文志,顯然是正史也出差錯了。

清明時節雨霧濛,風送啼鵑一聲聲。返里依宗述祖德,焚香燃箔祭佳城!清明是慎終追遠和崇敬祖先的節日。歷年來,在清明祭祖和吃頭聯誼時,儒林張氏都會討論重修族譜的事宜。今年,儒林張氏的初稿已成,可說是該族的一項大事。

儒林張氏是以張鏡齋為開儒林始祖,張鏡齋就是張延魯之子。儒林沙美張氏二房則以張允三為開沙美始祖。

儒林張氏在金門並沒有任何進士登科的先輩,不過根據初稿所附的舊譜,與儒林有親緣關係的遠祖或旁支,共有二十八人中過進士,包括宋代:張裕、張汴、張惟德、張翃、張紀、張及、張讀、張仲友、張鴻飛、張摶、張邦聞、張登、張公顯、張承祖、張公渙、張夢弼、張仲堪、張才、張履、張宏休、張銳、張夢龍、張振仲、張珍、張過;明代:張會宗;清代:張雲路、張名時。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