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濕地資源遠比目前所知還豐富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514

金門濕地的資源,比已知的還要豐富!說到金門濕地保育的願景,「荒野遊俠」陳德鴻表示:如果金門能夠努力維持現狀,那就是功德一件了!他希望年輕人能發揮選票的力量,讓有勇氣維護生態環境的人出頭。

陳德鴻是許多「荒野遊俠」中的一員,他是濕地植物庇護中心台北萬里站的站長,也是荒野保護協會的理事。在金門國家公園和金門縣政府為中學生舉辦的生物多樣性研習營中,陳德鴻應邀為學生上了一堂「濕地生態與環境的關係」。

陳德鴻有一個很有趣的小檔案:「陳德鴻,萬里鄉人氏。己亥年生,肖豕。淌渾水、和稀泥之輩;逐水草、親山林之徒。性嗜酒,台啤空罐四散;不離菸,長壽黃白不拒。披荊斬棘、搶救將亡,全力以赴;遊說推廣、奠基教育,馬不停蹄。鴞人贊曰:真野人是也。」這個小檔案,可以在萬里濕地植物庇護站網頁和「荒野遊俠」電子報中找到。

從陳德鴻的個人小傳中可知,陳德鴻孤軍奮戰,在萬里老家山上的水田,徒手開闢了一畦畦的水池,裡面種著從全國各地搶救而來的的珍稀水生植物。為了搶救濕地,他總是疾呼:「要快,要快呀!濕地的保護刻不容緩,否則濕地終將成了失地!」他「一鋤一鋤」建構了萬里水生植物庇護中心,又和其他荒野遊俠或同志一起努力,讓台灣最珍貴的濕地|雙連埤,得到野生動物保育法蔭庇。

這位荒野遊俠,經常應邀到金門傳播生態保育的觀念。他在中學生多樣性研習營(七月十九日)中,告訴學生濕地的重要。以下是他所提供的資訊。

根據國際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ion;一九七一年簽署),不論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水,淡水或鹹水,由沼澤(marsh)、泥沼地(fen)、泥煤地(peatland)或水域所構成的地區,包括低潮水深六公尺以內的海域,都可以稱為濕地。

濕地的類型可依地理位置分為:海岸濕地和內陸濕地;可依水源性質分為:淡水濕地、鹹水濕地、半鹹淡水濕地;依形成方式分為:自然濕地、人工濕地。

濕地具有社會經濟價值、環境品質價值、生態系統價值。在社會經濟方面,社會經濟可以滯洪防洪,固砂護岸,補注地下水,還可以供應資源,提供遊憩,供人採集或進行教育研究。

在環境品質方面,濕地可以淨化水質,調節氣候。在生態系統中,濕地是很多生物的棲地。它擁有很高的生產力,匯集了陸地和水中的資源,相互為用。濕地中的生物種類多,變動也大。

雖然濕地非常重要,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目前,濕地所面臨的危機包括:棲地的破壞。土地利用形式的轉變,導致了濕地的消失。外來種的入侵,導致生態浩劫。

濕地中的棲地之所以遭到破壞,原因在於水源污染或農藥過度使用,還有溝渠的「文明化」。水源污染或農藥污染,水中生物就無法生存;溝渠的文明化,表面上是建設,實際上卻可能扼殺了生物生存的環境。

不論是填池造樓,或是水田廢耕,這些土地利用形式的轉變,都造成濕地生物的消失。在台灣地區,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水生植物是分布在水田。

相較於台灣地區,陳德鴻認為金門所擁有的濕地和濕地資源,遠比目前所知道的還要豐富。不過,金門的濕地仍面臨著許多危機,包括「對生態工法的誤用」,也包括居民「對建設的過分期待」;這些都會加速埤塘、海邊潮間帶的破壞或消失。

陳德鴻認為,一味拋石,一味建設,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其實是愚昧的。臺灣地區為了經濟建設,犧牲了濕地、生態和物種,如今花了大批的人力,大筆的金錢,企圖恢復,卻顯得事倍功半。金門的濕地生態大體還在,只要能夠維持現狀,就是最大的願景!如果金門有勇氣停止對后豐港的後續開發,保住生態廊道,讓水獺和鱟可以繼續存在,

他認為,我們現在所取用的資源,都是向後代子孫預支的;如果我們不能為後代子孫留一些資產,後代就完全沒有選擇性。

金門地區有很多建設,都是有選票考量或人情壓力的;這些建設,究竟是必要的,是經濟的?還是既不經濟,又不環保,根本沒有必要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值得省思的!他希望年輕的一代,要看清生態系統與人類生存的關聯性,如果選票真的那麼有用,就應該用選票去選出有勇氣保護生態的政治人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