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小蜂為害百年刺桐異形
釉小蜂為害百年刺桐異形
民俗村的「百年」刺桐,幾乎已看不到幾片完好的葉片。葉子和樹枝冒出無數腫瘤狀的「蟲癭」。這樣的「異形」,讓人怵目驚心,裡面寄生的,就是「刺桐釉小蜂」的幼蟲!刺桐釉小蜂的成蟲體長不足二公釐,幼蟲只以刺桐屬植物為寄主。小小東西,大大肆虐,近年來已經成了惡名昭彰的物種。
民俗村的刺桐,原本就已經受到刺桐釉小蜂的感染,但今年母親節過後,仍然開滿一樹絢麗的紅花;今年六月,林務所的人員巡邏時,發現它還好好的,短短幾周突然變得很嚴重。林務所正在準備黏蟲板等物理性的防治器材,準備進行防治工作。
據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董景生發表過的說明,林業試驗所林木疫情中心最早是於二零零四年三月接獲刺桐生病的訊息。當時,台東、台南、高雄紛紛出現病徵,刺桐樹在枝幹和葉片上,長出了扭曲的瘤狀突起,這種蟲癭迅速蔓延到全株,膨大的組織逐漸取代植物原先的葉片,一整排的刺桐很快就遭到感染,有些因而步向死亡。
林試所一開始不知道刺桐蟲癭的由來,輾轉求助於國外專家,才確認禍首就是現在被稱為「刺桐釉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的生物。這種微小的昆蟲一直到二零零四年年底,才在分類學報告中被命名(刺桐釉小蜂是澳洲膜翅目學者方強恩(John La Salle)所發表的新種昆蟲)。雖然,疫情早在二零零三年就出現在臺灣,但卻沒有被警覺到,一直到蟲害大爆發,才受到重視。
根據林試所網站上轉貼的各地新聞,目前,刺桐釉小蜂已侵襲全省的刺桐行道樹。嘉義縣的縣治特區、東石漁人碼約有一百株受害,且發現五年來,至今仍然找不到有效的防治措施。
金門縣刺桐樹受害的情況,目前已經由東半島擴及到全島。除了山后民俗村之外,湖下、官嶼等地的刺桐,無一倖免。金門國家公園行政大樓前的刺桐,也有一株刺桐;事關門面,已經治療了一整年,由董景生提供各種可用的方法。
為什麼刺桐的枝、葉會出現可怕的瘤?根據董景生在期刊、在媒體上所做的說明:「這是一種造癭昆蟲(刺桐釉小蜂)刺激寄主植物,造成寄主植物不正常生長的現象,在生物學上被稱為蟲癭。這種現象通常在誘發蟲癭的昆蟲與產生蟲癭的植物間具備很強的種類專一性。」
對於刺桐釉小蜂的防治,生物防治專家曾提出「Do nothing!」(按兵不動)的策略。「Do nothing!」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要等弄清楚蟲害的來龍去脈後,再利用天敵去防治它。
對於受害的刺桐植株,農委會林試所建議的防治的重點是:先刈除已感染的部位並加以焚毀,以防止二次感染。局部受到嚴重感染的刺桐,應該採取重度修枝,將枝葉全數砍除,並以焚燒或浸泡消毒的方式處理殘枝落葉;必須注意的是,若修枝不當,就會使刺桐受到流膠病的感染,因此修枝前應先利用百分之五的漂白水浸潤消毒;修枝傷口要用硫酸銅劑處理,以避免植株因二次感染,造成死亡。
據林務所的人員鍾立偉表示,保護老樹是金門縣政府的重大政策,包括金門縣長李炷烽本人也非常重視;對於民俗村及各處的刺桐,他們持續保持警戒。去年,他們曾經在刺桐樹上張掛黏蟲紙,對於刺桐釉小蜂的抑制,還是有一些功效。六、七月已來,可能因為沒有下雨,溫度升高,有利於繁殖,因此突然轉趨嚴重。
目前空氣中缺少水份,不適合噴灑系統性的農藥,林務所已經在準備黏蟲紙和荷爾蒙誘蟲器,打算用物理性的防治方法抑制刺桐釉小蜂的數量。系統性農藥益達胺液劑對防治系統性也有效果,但必須等天氣稍冷之後才適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