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雲集台南市鄭成功文化節熱鬧開鑼
2008鄭成功文化節昨(二十九)日晚上在台南市延平郡王祠揭幕,由台南市長許添財、金門縣長李炷烽等人共同主持,日本、荷蘭、中國等和鄭成功有關的國家,都派出參訪團及表演團體來台,增加今年文化節的多元性。
今年鄭成功文化節節慶活動於二十六日登場,活動展期九天,其中,鄭成功開台347週年祭典,於昨日上午在延平郡王祠舉行,由內政部次長簡太郎主祭,台南市長許添財、金門縣長李炷烽等人陪祭。
金門縣長李炷烽二十八日晚上也特別與台南縣市金門同鄉會主管、幹部六十多人會面,舉辦鄉親座談,了解旅台金門鄉親的心聲與需求,做為未來縣府推動同鄉會務的參考。
台南市政府表示,台灣與鄭成功相關的地名、路名到處可見,祭祀鄭成功的廟宇有一百多間,與鄭成功相關的名勝古蹟亦有十幾處,各種傳說更是不勝枚舉,甚至台南著名的美食「虱目魚」、「安平煎」都與鄭成功有關,台南更有一間清代奉旨祀典的延平郡王祠,至今每年四月二十九日及八月二十七日,內政部都在此舉辦鄭成功春秋兩次的祭典。「鄭成功文化節」即是配合內政部辦理春祭大典,希望以鄭成功相關文化活動,幫助市民認識這一位英雄人物與台灣的歷史關係,一方面宣揚台南市文化資產的價值,從歷史中認識台灣文化的主體性,另一方面從本土文化中尋找藝文題材及展演型式,提昇本土文藝復興的信心。
台南市舉辦鄭成功文化節至今已歷八年之久,過去延平王金身流浪在外四十多年,今年透過延平王祭活動迎接國姓爺金身回鑾安座於台南市延平郡王祠內,展現祠廟合一的重大歷史意義,往後朝向優質寺廟文化目標發展及提升。
今年的鄭成功文化節主題是「王者再臨」,主因是失落在外數十年的鄭成功神像,已重返延平郡王祠,活動主題,呈現鄭成功開台墾殖、延平郡王祠祠廟合一的歷史文化意涵,以及串連台南市、金門、日本平戶市及中國漳州、泉州、廈門文化交流、地方產業特色,讓民眾從活動中親近歷史,進而帶動台南府城文化觀光發展,結合鄭成功生平有關的城市,呈現多元人文風貌。
今年鄭成功文化節,金門地區應邀在活動現場展售特產;延平郡王祠旁的「成功祈福林」,則開放民眾吊掛祈福卡。
為期九天的系列活動內容包羅萬象,計有:鄭成功文物特展、戲說延平─荷蘭木偶劇團表演、成功祈福林、雙城商品交流展、古今集成─藝文大會串、鄭成功足跡導覽|成功闖關遊戲、成功創意市集:::等,內容涵蓋歷史文化、風俗民情、城市交流、藝文展演、美食小吃和產業文化,閉幕典禮則預訂於五月四日舉行。
活動中,並推出廈門金蓮升高甲戲、漳州市薌劇團、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表演難得一見的大型閩南傳統戲曲。延平郡王祠鄭成功文物館也舉辦「閩南民間藝術展」,有鄭成功時期的建築模型、文獻、史料、年表、器皿、圖畫以及漳州、泉州的文史藝品等,同時由專人導覽解說。
台南市政府指出,鄭成功率兵登台趕走荷蘭人,開啟台灣漢文化的移民墾植歷史,也奠定台灣政經文化教育的基礎,台南市是鄭成功開台的基地,豐富的史蹟以及擁有開台聖王國姓爺祖廟─延平郡王祠的歷史地位,在市府規劃下,每年四月底舉辦的鄭成功文化節已成了全台獨特的大型藝文活動。
為期九天的2008鄭成功文化節「王者再臨」活動,系列活動由二十六日登場的「雙城商品交流展」、「成功創意市集」和「古今集成─藝文大會串」打頭陣。其中,由金門和台南府城兩個姐妹城市展示在地特色產品,金門鋼刀、一條根、貢糖、豬牛肉乾、高粱酒、陶瓷以及府城十大伴手禮、傳統美食同台展示,現場並配合藝文表演和手工藝品展,展期至五月四日止。
二十六、二十七日及五月三、四日連續兩個週六日在延平郡王祠成功林區推出「成功創意市集」,邀請來自全台各地的創意設計高手聚一堂,展示個人設計研發的個性品味商品,讓民眾看看最夯的創意商品魅力。
「古今集成|藝文大會串」二十六日至五月四日,在延平郡王祠前廣場、成功林區和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邀請多個藝文表演團體定點表演精彩的舞蹈及音樂演奏,其中,三十日及五月一、二日晚上七時三十分在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由大陸廈門金蓮升高甲戲、漳州市薌劇團、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擔綱表演難得一見大型閩南傳統戲曲,提供民眾免費索票入場觀賞。
此外,二十九日至五月四日在延平郡王祠鄭成功文物館舉辦「閩南民間藝術展」,內容有鄭成功時期的建築模型、文獻、史料、年表、器皿、圖畫以及漳州、泉州的文史藝品等,由專人導覽解說,藉由展品了解歷史文化。
「戲說延平」荷蘭偶劇表演,五月三、四日上、下午共演出三場,由台原偶戲團羅賓擔綱演出,內容以鄭成功為主題作聯想創作,帶民眾看偶戲讀歷史也體驗異國藝文饗宴。
位於台南市延平郡王祠牌坊前兩側草坪的「成功祈福林」,二十六日至五月四日闢有祈福林區,開放民眾將寫有祝福語的祈福卡掛在竹林裝置藝術區,點亮延平、照亮府城、溫馨滿懷。
「成功親子闖關」於四月二十六、二十七日及五月三、四日在活動現場設置屹立不搖、心誠則靈、所向披靡、成功在望、海上梟雄等五個關卡,透過遊戲方式帶領民眾了解國姓爺在府城的相關史,完成闖關者贈送鄭成功文化節限量紀念品作紀念。
主辦單位說明,鄭成功從一介青衣儒士成長為手握重兵的軍事統帥,以數個彈丸小島對抗擁有廣大陸地的滿清政權達十七年,其後人延續其基礎以台灣為基地,持續對峙二十二年,不僅延續明王室正朔,也開啟了閩南文化在台灣紮根,將福建的風土民俗、生命禮儀、宗教信仰、音樂戲曲與美術工藝等在台灣深根,尤其清朝康熙後期開放海禁以後,閩南一帶和客家地區大量移民台灣,不但帶來了自身的文化,並在台灣流傳沿襲至今,使閩、台兩地形成具有許多共同特點的區域文化,在交流與融合的發展中,不論在祭祀科儀、飲食習慣、建築樣貌、雕刻彩繪、民間戲曲、陶瓷繪畫::::等,兩地互有傳承與創新,呈現不同風貌,成為福建、台灣兩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文化圖譜」。
台灣民間藝術大多源自於閩南地區漳州、泉州、廈門,在經歷四百年的歲月滄桑、歷史更迭,不僅發展出台灣文化多元樣貌,也建立一套依循著傳統習俗及節令變化形成的漢人社會文化,台灣歷史文化歷經四百年來的發展、演進,自然地融入現代生活中,成為代代相傳至今的經驗法則與歲時祭儀活動,間接構成凝結社會極重要的安定力量,同時也保存了許多漢人傳統的時間觀念及祭祀文化,時至今日,循著傳統生活節奏的歲時節儀,仍舊盛行於台灣民間。
站在台灣歷史的起點,從鄭芝龍一手建立海商集團,到鄭成功以台灣為反清復明基地,不僅帶動閩南漢人經營海洋和向海洋擴張的活力,奠基今日南洋一帶華人生活圈;同時將台灣變成以漢人為主體的社會,也讓台灣成為亞洲太平洋重要貿易中繼站,直至今日。
而台南市的城市文化發展即在此時空背景下,歷經移民與殖民的雙重影響,建立本土社會,在不同文化的衝擊與磨合中再生,三、四百年來,在生活中累積的文化厚度,讓府城呈現出質樸卻不脫時代潮流的風貌。
「2008鄭成功文化節」即在此構想,以傳統文化為底蘊串連漳洲、泉州及廈門民間藝術團隊來台南交流,藉此表達在不同時空背景推演下,所呈現漳州、泉州、廈門及台南城市文化面貌,理解兩岸文化脈絡。
而其所代表的主要精神,不僅結合宗教祭拜,同時也融合了優質文化的重大意涵。透過鄭成功文化節的活動推廣,彰顯鄭成功開疆闢土的精神;經由靜態影片、現場環境佈置、動態表演與遊戲,潛移默化薪傳鄭成功所代表的歷史背景及處事態度,讓台灣人民藉由這樣的活動更深一層的認識鄭成功,且教育民眾正視、感念先民的勞苦。
台南市政府希望藉由展演的呈現投射出閩、台的庶民生活樣式,一方面體現了兩岸人民的生活價值與精神追求,在無處不在的民間藝術,訴說著歷史記憶、區域風貌,融匯著民眾心理、審美情趣。另一方面藉此探討兩岸民間藝術和文化資產的保護與傳承,推進傳統民間藝術的繁榮與發展,同時透過這次文化的臍帶,帶給民眾更寬廣的文化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