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全面做好金門防疫措施
隨著金門島門戶的開放,兩岸三地來往頻仍,防疫的工作就相對的日益重要了。一項由台灣大學和中興大學獸醫系主辦的「台灣地區狂犬病宣導及訓練」研討會,昨日在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舉辦一天,有來自海岸巡及消防、公所獸醫、檢疫站等單位人員參加,希望藉由狂犬病宣導及訓練研習,全面做好金門的防疫措施。
「台灣地區狂犬病宣導及訓練」研討會昨日上午九時起至下午五時二十分止,由台大教授費昌勇、中興大學副教授董光中兩人,講授狂犬病真相、收容所流浪狗認養、後再棄養調查報告、問題解答和討論、寵物疾病、台灣獸醫感染狂犬病的風險、爬蟲類診療等研習內容課程。
近二十年來,狂犬病在非洲、亞洲有增加的趨勢,在中南美則有降低的趨勢,非洲、亞洲有增加的原因是:(一)狗數劇增、(二)都市密度增加、(三)人口流動率增加。而防止狂犬病要掌握疫情、狂犬病疫苗注射、狗口控制等三項狂犬病防疫的黃金律,才能奏效建功。
金門地區在狂犬病的防治上,除了加強犬貓定期注射狂犬病疫苗注射外,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連續六年來均邀請中興大學來金鑑診,以期提高狂犬病疫苗注射率。防疫所表示,台灣和金門地區目前並非狂犬病的疫區,這個成就即難能可貴。如果要杜絕狂犬病爆發的可能,必須讓家犬的疫苗定期施打率達到百分之七十。唯有提高每年的定期施打率,才不會疫情一出現,就瘋狂遺棄家犬,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防疫所指出,從非疫區淪為疫區很容易,從疫區要成為非疫區卻是難上加難。這次的訓練,主要是針對海岸巡、機查隊人員、消防人員、獸醫等在第一線最有機會接觸犬隻的人員。同時也呼籲千萬不要從大陸疫區走私及買來路不明的動物;而且,進出金門的犬貓等動物均需有防疫證明,以及到各鎮巡迴注射狂犬病疫苗,都是在做好防疫的措施。
據表示,傳播狂犬病的高風險動物,除了犬隻之外,還包括蝙蝠、浣熊等;中度風險動物包括:貓、靈長類等;低度風險動物包括:囓齒類、兔類等。金門地區的狂犬病預防,從民國八十八年就已經開始執行,今年更擴及對蝙蝠的監測;蝙蝠的部分,由農委會直接委託台灣蝙蝠學會進行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