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6名記者英魂將在823當天入祀太武公墓忠烈祠

發布日期:
記者: 陳榮昌/縣府報導。
點閱率:649

五十年前八二三砲戰爆發,六名中外記者於採訪中殉職。五十年後,在金門縣政府特案核准下,六名記者英魂將在八二三當天入祀金門太武公墓忠烈祠。

縣府表示,八二三砲戰爆發後,民國四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八名中外記者群搭乘海軍兩棲登陸艇搶灘拍攝,因風浪過大,船艦故障,在料羅外海翻覆,除了日本「共同社」記者奧戶忠夫及「青年戰士報」記者嚴重則獲救外,其餘六人皆不幸罹難。

 這起台灣新聞史上最大悲劇,失蹤殉職的六名記者包括:「新生報」記者徐摶九、「徵信新聞」記者魏晉孚、「中華日報」記者吳旭、「攝影新聞」記者傅資生、「韓國日報」記者崔秉宇,以及日本「讀賣新聞」記者安田延之。

據瞭解,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爆發後,台北中外記者紛要求到金門採訪,九月二日凌晨第一群中外記者搭美利堅艦到金門,在魚雷快艇及岸砲攻擊下,突圍登上金門,帶動中外記者來金採訪潮。根據民國四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英文中國日報登載,八二三砲戰爆發至十月十六日,來台外籍記者增加七十三名,包括海外七家通信社、六家廣播電視公司、七家雜誌社、二十三家報社,分別來自美、英、法、日、加拿大、澳洲、韓國、菲律賓、土耳其、印度等十多國。

張廣基在「追憶八二三炮戰的中外記者群」文章中指出,當時金門的運補作業有二種,一為當時聯勤總司令黃仁霖將軍所謂「水運法」的「流星計劃」,一為海軍的「鴻運作戰計劃」,六名殉職的記者即與其他中外記者共二十四名,搭乘登陸艇LST二○五號,參加「鴻運作戰計劃」,於二十六日上午九時抵達料羅灣海面,離岸約萬米左右下錨,打開閘門將乘載的裝有二噸半物資的一、二次世界大戰老舊LVT「水鴨子」十七艘魚貫駛出,分散開衝向灘頭,駛往掩體,但就在此時發生六名中外記者喪生的不幸事件。

 張廣基於文中提到,二○五艦上指揮官下令,將乘載的十七艘LVT,每間隔三分鐘一輛,開出二○五閘門,分別奔向料羅灣灘頭,中外記者多已穿上救生背心,但看見閘門外洶湧的浪,同時岸砲已開始轟擊,全躊躇不前,待至第十七艘「水鴨子」將開出閘門時,指揮官喊:「這是最後一輛了」,曾在「九二海戰」時搶登過金門灘頭的「新生報」記者徐摶九、「中華日報」記者吳旭、「徵信新聞」記者魏晉孚、「攝影新聞」記者傅資生四位相繼跳上第十七艘「水鴨子」,隨後跟著跳下了「韓國日報」記者崔秉宇、日本「讀賣新聞」記者安田延之、日本「共同社」記者奧戶忠夫及「青年戰士報」記者嚴重則四人。

 這輛老舊無蓋的LVT「水鴨子」,在載有兩噸多的補給品加上指揮官及駕駛任務的四名戰士,這時突然又加上八名記者,在駛向萬米灘頭途中,熄火沉沒,指揮官及四名戰士曾以繩索牽引助泳搶救,但無效,其中,六名記者失蹤,只有日本「共同社」記者奧戶忠夫泅泳抵達灘頭。「青年戰士報」記者嚴重則在驚濤駭浪中漂流了三十多小時之久,才被海軍救起。張廣基表示,嚴重則後來與他相聚時堅持不吃魚,嚴重則說,「牠不吃我,我不吃牠」。

 當時幸運獲救的日本「共同社」記者、三十三歲的奧戶忠夫,近半世紀後,於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初曾與妻子奧戶陽子來金,前往料羅海灘獻花遙祭。

奧戶忠夫回憶指出,民國四十七年九月二十六日上午九時三十分,他們搭乘的登陸艇二○五號駛至料羅外海二浬處海面,他和準備來金採訪戰地新聞的中外記者們,在風浪中,改搭俗稱「水鴨子」的兩棲登陸運輸車(LVT)。

當時他們八位中外記者(包括韓國時報記者崔秉宇、日本讀賣新聞記者安田延之、徵信新聞記者魏晉孚、攝影新聞記者傅資生、新生報記者徐搏九、中華日報記者吳旭、青年戰士報記者嚴重則及他自己),連同五位陸戰隊員,登上最後一艘的兩棲登陸運輸車。

兩棲登陸運輸車在海上駛不到一半路程時,因為風浪太大,海水沖入船隻,導致機件失靈,在呼救無門後,眾人不得已只好穿上救生衣,在砲火中跳船逃生。 奧戶忠夫記得,新聞攝影記者傅資生因不善游泳,下海後大呼:「我不會游泳」,但大家自顧不暇,愛莫能助。

 會講一點日語的韓國時報記者崔秉宇則與他互相打氣,要撐到底游回岸上;同樣來自日本的讀賣新聞記者安田延之,認為該事件將成為大新聞,二人許諾,有幸逃生的人,要將它報導出去。

因為覺得救生衣品質不佳,浸水後變得笨重,泳技不錯的奧戶忠夫索性脫掉救生衣,為防氣力用盡,他改採漂浮方式,保留體力,等待救援,最後,八位記者中,除了他和後來被發現的青年戰士報記者嚴重則以外,其他奮力游向岸邊的,反而因體力不繼失蹤。

在海上漂浮時,奧戶忠夫想到懷孕、獨自待在神戶明石市的妻子,想到自己未出世的孩子,求生的意念因此轉強,靠著這股意志力,載浮載沉中,漂向料羅岸邊。在金門停留二天後,才在砲火中返回台北。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