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後壟保安廟廣澤尊王神靈活現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湖報導。
點閱率:2,530
後壟保安廟廣澤尊王神靈活現

後壟保安廟廣澤尊王神靈活現

後壟保安廟的廣澤尊王看久了彷佛會「浮」?會「活」?這不知道是因為視覺現象,還是因為心誠則靈?總之在地方上是有此一說!

「宣經典,神人(協)吉;鳴鐘鼓,老少均安。」後壟保安廟昨日有醮慶活動,為岑寂的鄉間,喧騰了鬧意。保安廟的境主原本是「聖侯恩主」(恩主公牧馬侯),後改為「廣澤尊王」(相王公)。

後壟的保安廟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小廟,廟中奉祀的神明,是在金門各地香火鼎盛的廣澤尊王和聖恩主公。

不像其他地方的廟宇有很多的雕塑,後壟保安廟頂多只有彩繪,連瓷磚都用得不多。丁字砌的紅磚、人字砌的白石,則顯得古樸。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雖然廟貌並不宏偉,但後壟保安廟卻保有自己的神話故事。

年約八十歲的林再註表示,保安廟裡奉祀的神明有廣澤尊王、聖侯恩主、蘇府千歲、保生大帝、金府千歲、朱府千歲、太子爺、恩主娘、擋境公、下壇元帥(虎爺);另外還有「三王府」(邢、朱、李)。邢、朱、李到後壟只是巡按或巡狩的「客神」,並非長駐之神,林再註曾經想為三王府塑金身,但並沒有得到神明同意。

林再註是保安廟的神譯,曾經當過二十年的金湖鎮民代,包括代表會主席。據他所述,保安廟的境主原本是聖侯恩主;有一天,聖侯恩主的乩身突然起乩,要信眾到下湖海邊去迎樟木,雕成廣澤尊王,奉為境主,因為廣澤尊王要來此「興宮」。

信眾們備齊了輦轎、鑼鼓,趕往下湖,但人人都是將信將疑;到了下湖沙灘,仍不敢動聲色,怕會漏氣,只好先派一人去探消息,要確定有了,才要敲鑼打鼓。

探子下海,詢問當時正在海邊牽罟的下湖村民,卻沒人看到有什麼樟木,倒是探子自己很快就發現樟木正在水上漂盪。不過,他卻抬不動;直到後壟的長老出手,樟木才得以輕而易舉地被運回村內。

按照神明的意思,帶回的樟木不許由匠人自家雕刻神像,必須在保安廟中進行雕刻的工作。當金身接近完成時,雕神的匠人原本要按照自己的經驗,進行最後的修飾,並鋸掉一截,卻反而傷到自己的手;這個插曲,被居民解釋為神明要自己指揮匠人施工,因此保安廟的廣澤尊王不同於其他廟宇的廣澤尊王;林再註表示:看久了會浮(飄然)!會活(栩然)!

恩主公在後壟也有傳奇!據林再註所述,以往上太武山是沒有山路的,但是恩主公的神輦一發,衝勁十足,舁夫就會不由自主地隨著上山、下山卻不顛撲。

古代人把流行性急性傳染病統稱叫瘟疫。早期威脅金門最大的瘟疫就是鼠疫-陳坑、瓊林等大鄉曾經一天抬出去七、八人。當鼠疫流行時,沒醫、沒藥,後壟居民只能求神─只要插三支香,神明就知道來意,接著拿「爐丹」(香腳),挖座底,煎水喝,用以袪病。至今,恩主公金身的座底,仍留著坑坑凹凹。

成功村位在「蜂巢穴」,民舍分布是高高低低;曾有三十六戶的居民於不同的時間到保安廟問神;後來,恩主公的乩身自行到成功村接受答謝,依序而行,一日之間,無一處遺漏。

林再註表示,民間信仰,有人說是迷信,但有些事情卻又不可思議;例如金城的乩童「揹大背」(兩支如劍插背),插「痺針」(插長針),刺「劍口」(五將頭),往往一插四個小時,過後卻不必吃藥,不必打針,卻不會怎樣。

廣澤尊王初到後壟後,乩童通過如山的「火城」卻不傷身。有一年,乩童要在「天狗日」過火城,有一個叫「狗尿」的法師(有人說來自成功;也有人說來自半山,也就是頂堡)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在凶日過火,必然有害;後來,他看到保安廟東、西、南、北四營(五方中的四營),各有一頂輦轎,知道神明自有趨吉避凶的方法。事情傳開後,卻沒有人知道為何有四頂輦出現在四方,抬轎的當事人都是不知道當時為何而行。

除了口耳相傳的民間傳奇之外,根據「后土龍保安廟重修誌」所載,保安廟是建於明代初年的「舊后土龍」;清代因為風沙為患,保安廟隨村遷移於現址,方位為「坐艮向坤兼寅申分金」,供奉廣澤尊王為境主;因為眾神護境,神靈而人和,故而合境安祥。

保安廟曾於民國七十三年重修;居民認為,修廟宇,敬神明的目的,就是在維護古蹟及發揚千年文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