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綠孔雀可能成為金門田園新害客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2,003
綠孔雀可能成為金門田園新害客

綠孔雀可能成為金門田園新害客

環頸雉會危害農作,但危害農作最厲害的動物,卻可能是老鼠!另一種可能會在未來與環頸雉競相危害農作的,則是族群漸增的綠孔雀!

 鳥類專家顏重威昨天應金門縣建設局之邀以「環頸雉在金門」為題,在「認識金門環頸雉及對農作物的影響宣導研習」分享環頸雉的種種。顏重威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退休,也是金門原鄉人。

 顏重威表示,環頸雉是狩獵鳥、觀賞鳥、經濟鳥,也是文化鳥。環頸雉在台灣原本有特有種,後來因為獵捕過度,逐漸減少,有人從美國引進中國的環頸雉到台灣,並與台灣亞種交配,變成雜種。

 後來,又有人把雜種的環頸雉引到金門,原本是要養來賣,但因為生意不好,加上管理不好,颱風吹壞雞舍,環頸雉就逃逸成為山雞,又因為在金門很能環境適應,沒有天敵,沒有競爭,族群越來越龐大,目前估計在大金門可能有一千八百多隻,小金門則比較少見。

 環境雉是多配制,繁殖力強。一隻母雉一年可生兩窩,每一窩有八到十六枚蛋,但出生率和存活率並不清楚,只知道牠們在四月叫春,八月子出,這段時間最容易看到鳥蹤。

 顏重威表示,會危害農作的動物不只是環頸雉,還包括厝鳥仔、白頭翁、八哥、斑鳩、客鳥、秧雞,但老鼠可能是最厲害的。除此之外,綠孔雀也可能成為未來的農田害鳥,應該及早因應。

 顏重威表示,金門的環頸雉顯然不在已公告的保育動物之列,但這部分仍存有討論空間;不論是否為保育類,只要會危害農作,還是可以捕殺,並不會犯法。

 要避免環頸雉的危害,除了用各種方式獵捕外,加大種植的面積也是一種方式。他表示,金門的環頸雉大概是清不完的,若要提供觀賞,讓農民承擔損失,好像也不妥當-這要看農民自己的態度,有些人對環頸雉恨得不得了,有些人則有歡喜心及包容心,願意與萬物共存。

 顏重威表示,野生動物的管理原則就是-量多就捕殺,量少就保護。政府應該如何協助農民防範環頸雉或輔導轉作,彼此可以進一步「參詳」看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