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委提多項議題要求政府正視
縣籍立委陳福海昨日在內政委員會就兩岸簽署海運、空運、郵政合作與食品安全等四項協議,開啟兩岸大三通新紀元,金門地區面臨的危機與轉機,向國防部、陸委會質詢,要求政府在兩岸大和解的潮流下,同步放寬金門小三通政策,化解金門未來發展的危機。
陳福海指出,從過去八年來,金門實施的小三通政策成效來看,雖然過往客商年年創新高,但就像海水一樣,潮來潮去,既未在金門停留、亦未在金門消費,金門並沒有因為小三通而獲得實質利益。依95年金門縣政府主計室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可見端倪,金門縣94年平均家庭所得總額為92萬6,800元,在全國25縣市中,由93年的第12位降至第19位;其中,消費性支出為47萬3,447元,則為全國倒數第三。亦即金門民眾並沒有因為小三通政策獲益。同樣的,如果對金門等離島地區的施政思維沒有調整,即使沒有大三通的效應,金門一樣會步入邊緣化的泥沼中。
他並認為,在當前兩岸關係大幅改善之際,所有與金門有關的國家安全因素與國防軍事的需要,都已根本改變,因此,對於金門地區未來發展的定位也要重新思考,所有的政策與建設規劃,都應該還原,並以金門在地的觀點出發。陳福海特別要求,陸委會在策訂涉及金門地區的兩岸政策時,思考的核心,除了要從國家安全與兩岸關係發展為主的角度思考外,必需具有兼顧金門地區經濟發展的思維,只有決策者根本改變決策思維,金門才有活路。
他指出,決策思維的調整,首先是從金門國防軍事定位的檢討開始。在兩岸簽訂的四項協議中,其中攸關國防安全的空中航路「截彎取直」,國防部已能從善如流,提出獲得各方認同的良好解決方案。希望在這股兩岸和解浪潮之下,金馬的國防軍事定位,應該同時提出檢討。陳福海認為,目前影響金門地區經濟發展最大的障礙,在於金門地區有三個政府(金防部、國家公園與縣政府),宛如三頭馬車。因此,在兩岸大幅降低軍事威脅的同時,國防部有責任就金門的防務作深入而完整的評估,並配合當前情勢,訂定適切的防衛部署,對於不影響戰備演訓的時空環境,讓位給地方來發展經濟。
其次,對金門地區禁、限制水域也應該一併檢討,重新定位。金門因與大陸地區一水之隔,無法依國際法規定劃定領海基線,乃於民國90年開放小三通時,由國防部依防務需要,劃定並公告金門地區的禁、限制水域。但此一公告是我方片面的宣示,並未取得中共的認同,實施8年以來,根本無法有效禁絕越界的大陸漁船,以致走私、偷渡狀況,禁之不絕,大陸漁船的濫捕情形,毒、電魚等破壞沿海生態之行為,更是屢見不鮮。對於國家主權、金門地區的安全與生態的維護,都造成嚴重的衝擊。陳福海要求,應將金門地區的禁、限制水域,重新檢討劃設,並列入下一回合兩岸談判的議程,以確保金門地區的安全與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
此外,兩岸海上救難機制已列入本次海運協議中,但金門地區本身的海上救難能量幾等於零,必需完全仰賴廈門的救援。兩岸小三通的旅運航次,屢創新高,海上安全問題亦隨旅客人數增加而升高,本(97)2月16日發生同安號客輪火燒船事件,更突顯金門地區迫切需要建立海上救難能量。
陸委會於97年5月26日函示以「鑑於小三通往來日趨頻繁,建立兩岸災害聯合防救機制,應屬必要,惟宜先完備我方緊急救援能量,以利我方能獨立進行緊急救援,俾因應涉及兩岸之救援等事件。」惟相關單位,迄無下文。陳福海亦要求陸委會協調交通部,立即就組建金門地區的海上救援能量,並提出具體政策規劃。
再者,金門尚義機場是全台灣地區唯一正面成長的機場,交通部已於11月初完成第一期擴建工程發包,相信未來遠景可期。但在兩岸簽訂航運協議後,金門航空站應延伸規劃,配合經建會「金馬中長期經建規畫案」中「免稅島」的構想,讓金門機場成為兩岸直航的中繼點,使大陸赴台旅遊的觀光客,或赴陸旅遊的國人,可以先到金門旅遊2-3天後,再轉往台灣或大陸的後段行程,建設金門成為繼香港、澳門之後的兩岸中轉海空港。
陳福海指出,四項協議簽署後,兩岸關係將步入新紀元,金門小三通也要同步正常化,除了以上相關議題外,也要求中央開放陸資來金投資、陸生來金就讀、放寬專技人員來金交流限制、授權地方政府核定簡任十二職等以下公務員赴陸參與縣政業務相關的交流活動、開放醫療直昇機直航廈門,並讓兩岸醫護人員得隨機入出境通關,民眾得以健保赴廈門長庚就醫、金門日報赴陸發行等列為開放或下一回合的協商條件,為金門在未來兩岸交流活動中,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