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水韭太武山上一寶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759

金門水韭太武山上一寶
金門水韭出現在太武山「天池」(非正式的稱呼),是大自然中無數巧合所成就的機緣;為了讓金門水韭生生不息,金門林務所已委託研究單位進行人工繁殖及技術轉移,昨天在探索植物園活動中傳授給參加的學員。
金門縣林務所昨天在金門植物園辦理探索植物園活動,並由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教授廖宇賡講解金門水韭的特性與繁殖。
探索植物園活動的課程安排了兩天兩梯次;課程內容包括:「水韭及茅膏菜的生態地位、生理特性與其人工繁殖及栽培」「趣味盆栽DIY」「木本植物扦插與繁殖理論與實務」「林務所的生物多樣性」「生態體驗」……等。林務所所長葉媚媚表示,藉由這項活動,希望讓保育工作可以「落地生根」。昨天參加的學員以教師、民宿業者和金門技術學院的學生為主。
廖宇賡表示,台灣水韭是由徐國士及張惠珠於一九七一年在陽明山夢幻湖發現並命名。金門水韭是由陳西村在太武山山頂水池(蔡厝居民稱之為天池)發現,尚未正式命名。這兩種水韭經張永達(師範大學教授)研究,有顯著的差異。
廖宇賡表示,金門太武山會出現水韭,令人訝異,需要很多巧合。水韭最不能抗拒的,就是別種植物的競爭。水韭的生理特性是採三碳途徑進行光合作用,以適應光照不足的環境。
廖宇賡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接受林務所的委託後,設計出二層式的水韭培養水槽,未來將把技術移轉給林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