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在夙昔榮民陳可明長留去思

陳可明(右二)擔任副村長期間陪同蔣總統經國先生巡視村里。(圖片由陳忠文提供,陳麗妤翻攝)
「親」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家住金湖鎮的榮民陳可明不幸於農曆大年初六辭世,他過去忠黨愛國,熱心助民,在砲戰中衝鋒陷陣,身上多處槍傷是戰爭的痕跡,而他的教育以及他的為人處事則是家人的典範。現任金防部政戰副主任陳忠文指出,在軍中父親是好漢中的好漢,在家中他是全家人的驕傲,雖然他離開家人,但是他忠、孝、忠黨愛國的傳家家訓將代代傳承。
陳可明(已故)是陸軍官校第十七期生,十七歲時響應先總統蔣公「十萬青年十萬軍,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號召加入青年軍,接受一個月的訓練後投入抗戰行列,也曾參加抗日、剿共,也曾任青年軍隊長,經曆過無數戰役,身上留下多處槍傷,愈戰愈勇。
尤其,在八二三砲戰期間擔任兩棲蛙人隊隊長,身著紅短褲,腰間斜插刀,在砲戰最激烈之時,帶領隊員以泳渡方式,七人一組將物資運抵小金門,戰時砲彈自頭頂飛過,陳可明身先士卒率領蛙人隊,肉身當輸具,穿梭在硝煙中,成功將物資送達以解官兵燃眉之急,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陳忠文表示,常聽父親談及過去當兵打仗的種種,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父親老是樂觀地說著自己幾度中彈大難不死的驚險經歷。父親說,他曾有一次頭部中彈,子彈從右耳下方貫穿左下巴;另一次是前胸貫穿後背等,幾度被送到太平間,卻因口渴跑到外面喝水才又被救活,而且因為國家需要,每次傷勢好轉就回到崗位保家衛國,這種精神無人能敵。
陳可明為黨為國犧牲奉獻,入黨五十二載,是忠貞資深的老黨員,尤其,他一生對於黨務工作的推動不遺餘力,對黨的貢獻以及擔任民防工作時熱心助人,盡心盡力之表現足堪表率,以國家存亡為己任,為黨為國無私付出之精神獲贈國民黨黨旗。
日前由國民黨金門縣黨部主委黃原亮,擔任主祭者,率地區各界代表向陳可明同志上香表達追思,並與陳永財、陳水義、金湖鎮代鎮長蔡顯清擔任覆旗委員,以及縣黨部十七全代表呂其武、副主委陳向鑫、金湖黨部主委呂瑞泰、新市區分部常委蔡西湖、金門縣村里長聯誼會會長及新湖里區分部常委陳文顧等擔任護旗官,由金湖鎮黨部主任楊世宏擔任司儀,循禮完成覆蓋黨旗儀式,過程簡單隆重。陳忠飛、陳忠文兩兄弟表示,感謝大家完成父親的心願。
陳可明在退役的時間裡,轉任基層副村長近二十年,服務範圍遍及金門各地,為民眾排難解紛,深受軍民愛戴,如今他已遠去,留給家人及軍民無限的思念。
而他的兒子克紹箕裘,長子陳忠飛曾擔任先總統蔣公、老總統經國先生及蔣孝武、蔣方良女士侍衛官二十餘載,退伍後現任金門紅十字會總幹事一職;次子陳忠文畢業於政戰學校,曾任金東旅政戰主任,現任金防部政戰副主任。而他的孫子陳又誠也投筆從戎,進入陸軍官校就讀,除了父子三人為捍衛國土奉獻心力外,祖孫三代都在金門傳為佳話。
回憶起父親的種種,陳忠飛、陳忠文表示,父親忠黨愛國的家訓深深影響他們,兄弟兩人追隨父親腳步,投身軍旅報效國家。而陳可明的長女陳月如形容父親無私為民服務的行動讓他深受感動。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擔任副村長期間,有一次遇颱風來襲帶頭主動替民眾清掃水溝;另外,在小金門擔任副村長時,曾徒手抱著鄰里中生病的小孩跨海到大金門就醫,他的一言一行都說明了他是多麼熱愛所有民眾,這也讓自己十分佩服。
陳月如也說,父親自幼告訴她(他)們要懂得包容,要樂觀,凡事要認真拿出應有的態度,就連生病後他還是那麼地樂觀,談及當兵打仗的種種眼神中流露出驕傲,對於訪客也娓娓說出抗戰時以肉身抵擋煙硝的始末,滿意和自信的表情全寫在臉上。
陳月如也表示,父親生病十幾年來,家人從沒放棄過,全家兄弟姊妹一心,互動更緊密,一切算是圓滿。
陳忠文也說,父親不僅是軍中的英雄,好漢中的好漢,他更是全家人的精神所在,也是全家人的驕傲,雖然他不敵病魔離開大家了,但是他自幼教導的忠、孝、忠黨愛國的傳家家訓將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