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走入南明隧道找回文學地景作家楊樹清導覽解說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金城報導。
點閱率:569
字型大小:
「與作家共遊文學地景」--南明·金門·文學活動,參與人員走訪路亭等古官道遺跡及聚落,並開心留下巡禮歷史文化之美的印記。(莊煥寧攝)

「與作家共遊文學地景」--南明·金門·文學活動,參與人員走訪路亭等古官道遺跡及聚落,並開心留下巡禮歷史文化之美的印記。(莊煥寧攝)

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金門太武山生活美學工作站主辦的『與作家共遊文學地景』--南明·金門·文學活動昨日展開,在金門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與長期關注金門家鄉文化的盧根陣二人引領下,七十多位民眾、學生組成的學員探訪古官道上及聚落的碑碣、牌坊等遺跡,認識金門的歷史文化之美。
這項金門文學地景之旅活動,昨日上午七十幾位報名參加的民眾、學生在太武山生活美學工作站召集人陳滄江帶領下搭乘二部遊覽車抵達空中大學金門學習指導中心,並在縣籍知名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及長期關注家鄉人文環境的盧根陣二位老師引領下,展開尋幽訪勝的古官道與聚落之旅。
陳滄江表示,『與作家共遊文學地景』--南明·金門·文學活動是行政院文建會今年推動的主要文學活動,是非常豐富的金門文學地景之旅,期盼能夠為金門找回一些逐漸遺失記憶,在營造文學典雅的氣氛中找回屬於金門人的珍貴歷史,同時也希望讓金門人不要在文明功利的社會中迷失了自己,而忘掉先民的遺跡。
楊樹清著有報導文學《金門島嶼邊緣》、《金門田野調查》、《消失的戰地》、《天堂之路》及散文《少年組曲》、《閩風南渡》、《番薯王》等二十二種,同時近年來獲得金鼎獎圖書主編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首獎、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報導文學獎等文學獎。
盧根陣從事美術生涯並致力於家鄉人文關注,藉由個人藝術語彙、美學思維,轉化為獨具現代精神與島嶼情感的藝術風格,他參與金門美術、攝影、陶藝學會之創會與發起,頗多創建作為,更以「環境、人、藝術」創作風格,反映對環境與土地人文發展的關懷。曾舉辦「符碼、留影」影像藝術創作個展,並獲選多次全國工藝陶瓷設計首獎。
昨日參與人員在楊樹清與盧根陣二人豐富的解說下,沿著圳仔溝踏查古官道、南明遺跡、金山池、路亭、賢聚、官路邊、古區、燕南山及燕南書院、太武巖寺遺跡、金門城、古崗南明魯王遺塚、漢影雲根、古崗湖,下午則走訪珠山、東沙、東社、官裡、庵前、吳厝等領略聚落風情,並抵金門文化局欣賞影片並進行討論。一天下來不僅讓參與學員認識鄉土歷史文化。收穫不少,也激發大家對文化資產的重視與尊重。
古官道於明清二朝至民國四十年代的五百年間,曾經扮演重要交通角色的一條半官方的小路,當時的官員、居民及菜販等等行走其間,好不熱鬧,但隨著歲月流轉,國軍駐紮、聚落拓展及新式公路修築等因素而沒落於荒煙蔓草中,古官道沿途所經過的人文資源與歷史古蹟景點豐富多元,典型人物有盧若騰、邵應魁、顏應祐、陳昌文,先人足跡有虛江嘯臥、邵應魁神道碑、古官道路亭、文台古塔.:::等,都是金門重要的文史資產,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金門縣文化局也委託專業公司規劃設計古官道聚落形象標誌、古官道文化創意商品標誌、古官道聚落網站、古官道復原〈部分路段〉、古官道沿途景點指標設立及古官道沿途景點老地圖、賢聚鄉賢事略、盧若騰故居印製等。 而金城鎮公所正斥資進行「金山池暨周邊環境景觀改造」工程,除進行古官道鋪面改善、路亭修繕,也將推動閒置空間綠美化工作,希望讓「圳仔溝」及「古官道」成為尋幽訪勝、運動休閒的好去處。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