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建會官員會勘報史館工程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886
 報史館的外觀。(張建騰攝)

 報史館的外觀。(張建騰攝)

金門日報社的「覺民堂」,將由年久失修的「康樂廳」,改建為「報史館」;金門日報社希望報史館能典藏報紙,展示逾齡的老印刷機,提供歷史資料,見證過往的烽火歲月,協助學術及藝文研究。
「覺民堂」建於民國四十五年,原本是金門中學的校舍,後來成為金門日報社的康樂廳。金門中學即後來的國立金門高中,九三砲戰後,曾經以陳景蘭洋樓作為校址。如今,陳景蘭洋樓已經重建為「景蘭山莊」,金門日報社社長黃雅芬希望把「覺民堂」整修成報史館,與景蘭山莊、金湯公園、成功海濱等,連結成具有文化性、觀光性的帶狀園區。
這項報史館的建設,曾獲文建會補助第一期的硬體工程,金門日報社希望繼續爭取下一階段的補助。
文建會的訪視委員,於昨天安排行程到金門日報社訪視(為期兩天的行程還包括西園鹽場文化館、塔後坑道、浦邊聚落、烈嶼文化館等);訪視團的成員包括文建會第二處副處長黃素絹、經建會副處長林至美、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蕭宗煌、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前副院長林崇熙、第三工作室負責人陳板、文建會第二處第三科科長蕭淑貞、文建會第二處承辦人莊小逸、戴佑純、文建會法規會視察黃郁芬、文建會政風室楊景閔等。他們在金門日報社社長黃雅芬、經理部經理方天吉的陪同下,參觀民國三十八年以來的舊報,並會勘報史館的初期工程。
 文建會第二處副處長黃素絹表示,金門日報是具有歷史價值的寶藏,不僅金門應該愛惜,台灣也應該加以愛惜,讓這份報紙的保存,可以被延續下去。
 對於報社或報史館的經營,黃素絹提供了國外的一個例子-可以讓遊客的肖像變成舊報中的一部分,買回去作紀念。
 林崇熙教授表示,金門日報的舊報,是金門重要的文化資產;不過,他期盼報史館的籌設,不僅是為了緬懷過去,還要能在過去中找尋智慧,繼承智慧,用以返照現在及面對未來;要能衍生出被一再傳唱的生命力-就像陳景蘭洋樓播放的鄧麗君歌曲一樣。
 林崇熙還建議金門日報社應該先針對目前收藏的舊報進行必要的保護,包括溫溼控制、除蟲防蟲,及派員受訓等;他說,國家檔案管理局檔案徵集組組長黃政民有豐富的經驗,可以請他提供協助。
 文建會第二處第三科科長蕭淑貞表示,報史館部分用地的繼承人人在大陸,沒有中華民國國籍,因此沒有合法的所有權;礙於土地問題,文建會的補助沒有那麼順利;此外,金門日報社必須對報史館有更清楚的自我定位,例如觀光客在這裡獲得對金門印象的總結,或是對特殊歷史事件發揮某種功能。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