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X光影像傳輸電腦不必等片子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468
金門醫院放射科已建置了PACS,許翼銘表示,病友照過X光後,不必等片子。(張建騰攝)

金門醫院放射科已建置了PACS,許翼銘表示,病友照過X光後,不必等片子。(張建騰攝)

 腳步未到,影像先到,因為有了「PACS」!
 行政院衛生署立金門醫院「影像數位化暨儲存傳輸系統(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已經啟用了。病友照過X光後,不必等片子,人還沒回到門診室,影像就已經傳輸到臨床醫師的電腦螢幕上。
 署立金門醫院已經完成「影像數位化暨儲存傳輸系統(PACS)」,並於本週開始使用;署立醫院將邁向全院無片化,讓X光出片率低於百分之五。署立金門醫院院長歐天元表示,這是金門醫院e化的一個起步,未來還會有更高階的數位化,例如六十四切電腦斷層掃瞄。
 根據署立金門醫院放射科主任許翼銘的說明,PACS是以行政院衛生署核撥的一千五百萬元經費建置而成;PACS可以將醫學影像以數位的方式儲存,傳遞到電腦系統,供醫師利用螢幕判讀及診斷,而且同一影像可讓多人同時擷取,可供遠距會診使用。
 PACS啟用後,病患照完X光之後不必等片子,人還沒走回門診,用X光拍攝的醫學影像,就已經可以從電腦系統擷取到電腦螢幕,快到讓有些病患覺得不習慣。
 根據署立金門醫院提供的說明,PACS的主要功能是將醫學影像以數位方式儲存;還可以透過網路傳遞到遠端的電腦系統中,以供醫師利用工作站的螢幕閱讀影像,並進行診斷;同時也可以成為不同醫療系統中,影像交換的媒介。
 PACS的建置是國內各醫院的趨勢,它的好處包括:放射師不用等片子經過顯影、定影、水洗、烘乾等流程,就可以即時看到影像,也可以立即判斷是否有重照或加拍的必要;可以減少底片、顯影液、定影液等放射攝影的耗材;可以減少廢水、廢片所衍生的環保問題;透過網路傳輸,最快在五分鐘左右,就可以讓放射科醫師或臨床醫師在任何一台影像工作站調閱影像,不必再到放射科借片,可以提高時效性與便利性;傳統X光片只能讓一位醫師看到影像,但PACS可以讓多人同時看到影像。
 此外,影像透過網路傳輸,可由在遠端支援的醫學中心放射科醫師直接製作報告,在遠距會診時,也可以最短的時間內得到醫療判讀,解決偏遠地區人員缺乏的困窘。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