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本報擬公司化翁正義﹕不會忽視員工權益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綜合報導。
點閱率:646

 金門縣政府將讓金門日報社公司化,為免員工們心中「礙憂」,昨日由縣府人事室主任翁正義說明「金門日報社」與「金門日報股份有限公司」雙軌制的做法。
 翁正義強調公司化並非民營化;雙軌制的做法目前還在討論階段,但縣府希望盡快定案。
 根據翁正義的說明,由於中央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人事縮編;未來,金門縣政府的十九個局室將縮編為十七個;為求能有足夠的人力推動縣務,將會把公營事業單位改制為公司,把各單位的公務人員全部調回金門縣政府。各單位改制公司後,可以向民間求才,創造就業機會;縣長希望增加三千個工作機會,這就是方法之一。
 就金門日報社而言,未來將會成立「金門日報股份有限公司」(暫名);不過,現有的「金門日報社」仍會被保留,採行雙軌制。
 「金門日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金門日報社」自社長、總編輯以下的公務人員,將被調回金門縣政府;不過,「金門日報社」的「作業員」(非公務人員),仍可留在報社工作,維持原來的敘薪方式及待遇,而且不會被強制移撥;不過,對「金門日報」的經營,將由非公務系統的新專業團隊進駐,金門日報社的作業員要為「金門日報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並接受新團隊董事長及經理的管理。
 翁正義表示,這個模式可類比於「金門酒廠」和「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仍有員工續留在「金門酒廠」,一直到退休。退休後,還可因為個人專長,加入「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對於「金門日報社」與「金門日報股份有限公司」雙軌制的說明,金門日報社的員工們仍是心中仍存有憂疑;在說明會中,李增我、王根圍(金門日報社產業工會常務理事)、李金溝(金門日報社印刷廠廠長)、陳德鵬(常務監事)等人,提出了如下的意見:
 文化事業可以賺錢者寥寥可數,各大報都是虧損連連;金門日報社改公司化可能加速滅亡。
 金門日報雖然是地區性的小報,仍有存在的歷史價值,不能以金錢做唯一的衡量,否則將成為歷史罪人。
 相關的建議則包括希望能藉金酒公司之力,維持金門日報社印刷廠的生存,因為金門日報社印刷廠、金門陶瓷廠都曾為金門酒廠而生。
 在會中,金門日報社社長黃雅芬也提出了公司化是否會加速金門日報滅亡的疑慮。金門縣政府行政室課長傅仰土(曾任金門日報社總編輯)則建議員工們選擇相信金門縣政府會維護員工的工作權和生存權。
 翁正義表示,對於轉型改制的問題,縣長李沃士要他轉達:絕對不會忽視員工的權益。一旦實施雙軌制,舊有員工可以維持舊制;如果想要移撥到其他單位也可以,並且沒有時間表。此外,公司化絕對不等於民營化-沒有那麼單純。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