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境主神明韓王爺西門陣頭有看頭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特稿報導。
點閱率:1,242
字型大小:
浯島城隍繞境,「遷治紀念旗」走在香陣的最前頭,還有了亞、托燈,告知香陣隊伍來了。(民俗學者許維民提供)

浯島城隍繞境,「遷治紀念旗」走在香陣的最前頭,還有了亞、托燈,告知香陣隊伍來了。(民俗學者許維民提供)

西門境的境主為俗稱馬舍宮的外武廟韓王爺,也是里民心中的守護神。西門境的陣頭,旗幟、了亞、托燈、神輿、輦駕俱有,也是其特色。
民俗學者許維民指出,城隍爺是百姓最敬畏又最親近的神明,拜城隍是老百姓的例行公事,但最熱鬧的拜城隍還是四月十二日的迎城隍,這一天是神人共樂的日子。西門里民也迎請境主韓王爺,組成陣頭,參與城隍遶境巡安活動。
許維民說,整個香陣隊伍大致分成先鋒隊、神明隊、熱鬧隊。走在香陣的最前面為「遷治紀念旗」,說明後浦城隍巡境的源由。「了亞」:四名清勇扛兩面大鑼,沿途打鑼開路,告知香陣隊伍來了。「托燈」:上書「浯島城隍 敕封顯佑伯」的長形燈籠由清勇擎舉,以壯聲勢。「馬上吹」:十位樂工騎十匹馬,四支噯仔(西門里民小哨吶)、二支哨角、一面南鑼、一個鼓、一個銅鐘、一鈸,聲勢浩浩蕩蕩的沿途吹奏,途中與鑼鼓隊互相呼應,當鑼鼓聲響起,哨角就長聲呼應。「旗牌執事與瓜鎚」:身穿清勇的衙役扛著「浯島城隍」、「敕封顯祐伯」的旗牌,以及手執瓜鎚的清勇,為神明清道開路。
許維民說,參與的神明轎由「恩主公轎」先行,表示禮遇恩主公–陳淵開發浯島之功;「關帝爺轎」依次在後,是因滿清入關,敕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位尊崇高。恩主公與關帝爺,坐的是有頂有蓋,四人扛抬的大轎,轎夫邊行,左右輕晃神轎,以示神威;王爺有坐轎,也有坐輦,抬輦者常使勁搖晃,表示神明在顯靈。
許維民說,香陣隊伍中,馬夫牽著城隍爺的座騎「神駒」,緊跟在後;清勇衙役,肩挑神龕與香籃(所謂香擔),內置香爐,象徵是祖廟的「分靈」,這是香陣隊伍中最神靈的聖物。隊伍中也提香燈」,為神明照路之意,還有「南管」演奏,「御前清客」的南管音樂曲調高雅、樂音悠揚,在彩傘宮燈的前引下緩緩演奏前行;九位樂師十項樂器,以二支橫笛、二支胡琴、一支三絃、一面蘇鈸、一面南鑼、一副雙音、一副雙鐘,以最高貴的清越宮調,為青色的城隍爺轎作前導。
他說,長袍馬褂的鄉老,雙手捧金帛盤,在道士引領之下,魚貫而行。神明隊之後是四境的熱鬧隊,熱鬧隊的排陣依值年爐主的輪替而有不同的順序,原則是以來年的「爐主」當頭,當年的「爐主」殿後,以示禮讓。
許維民表示,浯島於唐朝置牧馬監,相傳西門外鳳尾溝一帶亦為牧場,於此建馬社以祭,外武廟舊稱馬舍宮。
他說,外武廟自明迄今,皆奉祀關聖帝君暨韓王爺為護境佑民之神,後為有別於同境莒光路內武廟,而名外武廟。許維民說,民間傳說韓王爺曾經遏止瘟疫在金門的流佈,因被西門里民尊奉為境主。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