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嫗種角瓜爽脆甘甜頂呱呱

蔡厝七旬老嫗種了一輩子「金門角瓜」,從金門土生種的角瓜(右),到改良角瓜(左),只要是瓜類都是她的最愛。(翁碧蓮攝)
蔡厝七旬老嫗種了一輩子「金門角瓜」,從金門土生種的角瓜,到改良的金門角瓜,她不斷摸索累積經驗,尤鍾愛土生種的金門角瓜,她說,原生種的金門角瓜,口感爽脆甘甜,最受鄉親們的喜愛,有的還用快捷寄到台灣餽贈親朋好友享用,可稱得上是最天然的「健康禮物」。
談起「金門角瓜」,即便是遠在台灣的遊子,甚至兩岸三地旅客對金門角瓜獨特的風味,均留下深刻印象。據蔡厝七旬老嫗指出,她家世代務農,代代都有種「金門角瓜」,角瓜是金門夏天很常見的瓜類,金門在幾百年前就已有栽培,比澎湖絲瓜甜,煮了也不容易黑。
她說,金門原生種角瓜比較好種,其適應力強,她今年從農曆3月播種,5月即可採收;農試所改良的角瓜,係農曆3月播種,要到6月尾才採收,其採收時期就快一個月。金門原生種角瓜雖外型比改良角瓜「迷你」,但其口感鮮美好吃,名副其實是金門最鄉土的佳餚,成了遊客的最愛。
「金門角瓜」在巿場一向受歡迎,據老嫗說,今夏第一波採收季節,其售價1斤曾賣到1百元,後來產量增加,價格也跟著便宜,目前1斤20元至25元,讓喜愛吃角瓜的鄉親搶鮮購買,有人一口氣買下4至5斤。據一位菜籃族說,在炎熱夏天裡,炒一盤翠綠的角瓜,美味又好下飯。
種瓜得瓜!老嫗一生種瓜無數,所累積的經驗豐富,技術精湛,她說,早年種角瓜,只要在沙質壤土下點基肥,適時澆水,就等待收成,沒有什麼撇步;近年來,她卻為「種瓜不結瓜」而苦惱一陣子,百思不解,後來才赫然發現栽植角瓜旁的路燈惹出的禍。
有鑑於此,老嫗今年改在沒有路燈的田園種角瓜,遠離路燈「光害」威脅,她說:角瓜產量與「路燈」有絕對關聯,因路燈造成角瓜的生理作息受到干擾,無法順利授粉與結果;今年找出禍因終於又恢復昔日豐收的榮景,滿面風霜及皺紋的老嫗笑聲中盡是滿心歡喜。
金門角瓜,土生土長,此品種在金門盛產,所以又叫做(稜角絲瓜)。據本草綱目記載絲瓜絡清涼性,活血、通經、解毒藥。又為止痛、止血藥、用於腸出血、赤痢、婦女子宮出血、睪丸炎腫、痔瘡流血等,作黑燒內服。瓜鎮咳、祛痰、利尿、治痘瘡。葉莖治瘡毒。絲瓜水鎮咳、健胃、解毒。
老嫗說,種角瓜除了要防光害外,開花期也最擔心碰上雨季,若受到天氣影響,必須重新來過,價格也不如預期。不過,她喜歡種角瓜,主要自家食用外,也分享親朋好友,多餘才拿到沙美菜巿場賣;她說,若靠種角瓜根本賺不了錢,加上今夏又高溫炎熱,種得相當辛苦,但眼見收成好,所以辛苦也化為甘甜。
蔡厝七旬老嫗一生用心於農作物栽種,除了種金門角瓜外,她也擅長種高粱、小麥等等作物,她說,她每天上山種田,日曬雨淋,不用吃補,身體就相當硬朗;她的人生哲理就是「人要活,就要動」,最重要吃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