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浸淫書畫世界陳嘉子桃李滿天下

發布日期:
記者: 李金鎗/專訪報導。
點閱率:1,172
  女書法家陳嘉子帶領含松書會五十多位學生抵達金門舉辦「陳嘉子師生書法聯展」,並現場揮毫相互觀摩、切磋。(李金鎗攝)

女書法家陳嘉子帶領含松書會五十多位學生抵達金門舉辦「陳嘉子師生書法聯展」,並現場揮毫相互觀摩、切磋。(李金鎗攝)

女書法家陳嘉子於國慶日帶領含松書會五十多位學生抵達金門舉辦「陳嘉子師生書法聯展」,現場執筆揮毫時更將書法型態詮釋得出神入化,把行楷書神韻表現出來,一筆下去筆與墨的運轉流動十分自如,字體如行雲流水般飛走。其書法作品筆墨功夫深厚,有獨到的風格,廣受台灣許多人所收藏。
台灣書壇耆宿李普同先生係陳嘉子之啟蒙老師,在李老師的指導啟迪下,勤習書法,從楷書著手,隸篆行草均有涉獵;強烈的企圖心,即使在事業和家庭最忙碌之時,不曾稍有懈怠,終能深切領略筆墨之精髓,而有所得。在李老師的「心太平室」中,浸淫於書畫藝術世界十餘載。再經先生介紹,追隨書畫俱佳且深具文人素養的王靜芝教授習畫。王教授飽讀經書,學問淵博,在他的薰陶之下,陳嘉子更開拓了其行、草書法的視野與境界。迄今筆耕不輟,藝事日益精進,成就斐然。無論是書法或繪畫作品,都有令人讚歎之精進,開創出個人藝術創作上更廣闊的格局。
 問及她寫書法所需具備的條件,她說,寫書法需要有文學術養,更需要有耐心。一般人寫書法一路走來是較難,不像畫畫有形象、顏色,很容易表現自己的風格,寫書法是細水長流,不容易看到成果。我們老師常講,拿筆拿得穩要十年,字要寫得好要三十年,可見寫書法是細水長流,非常有耐心。
 陳嘉子今年已七十多歲,但是對書法的熱忱始終未減,其書法作品廣受台灣許多人所收藏,收藏家對其筆墨功夫深厚,有獨到的風格。不管是行書、楷書或隸書,陳嘉子都能將其獨到功力表現出來。她辦過許多展覽,也得過大大小小的獎項。愛好藝術的她,不只會寫書法,還會畫水墨,為藝術努力的她,將繼續發揚傳統書法書藝之美。
 她表示,書法是中國傳統藝術發展脈絡中重要的一環,與繪畫互為表裡,不僅可以陶冶心性,更可以達到修身養性效果。書法藉由平面的黑白對比,來表現抽象的藝術,透過毛筆點、畫、使轉的動作,時而產生跳躍、馳騁、飛舞、靜定等豐富藝象與姿態之美,在單純平面中顯現出無限美感體驗。宋代文豪蘇東坡在(論書)也提到書法必須給人一種似乎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生命活力存在其間的體驗,不只在形式技巧上求其神似,更要求書法必具備豐富內涵,要有精神、韻味、氣質與境界。所以書法是人的性情顯現,在筆畫使轉之間,更是為人處事的種種學習,一種定靜安慮得人格修養。
 陳嘉子指出,近年來隨著社會型態與書寫習慣改變,書法有逐漸遭到冷落之勢,然而社會上有同道好友默默在從事提倡與推廣工作,個人也投入教學二十餘年。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群跟我學書法學生,其中最高齡有九十一歲長者,學生這份勤學、不畏艱難之精神、毅力持之以恆之態度,令我特別感動。她也讚許蘇貞昌的媽媽蘇清蓮在六、七年前開始到松年老人大學上她開的書法班,蘇媽媽非常執著用功,除非生重病否則絕不請假,還曾發生太勤於練寫書法,隔天得要吊點滴的紀錄。陳嘉子說,因為蘇媽媽太用功,蘇貞昌曾經三度跑到松年大學向校長「告狀」,希望陳老師不要出太多書法習題,而蘇媽媽後來怕兒子擔心,往往等到兒子半夜睡著了,才敢爬起來練習。她說,長年從事書藝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成就與教學相長的樂趣,是其一生中最感值得驕傲與欣慰的,沒有其他的事物可相比。
陳嘉子表示,這次來金門展出除了讓學生們得以互相觀摩、彼此學習成效外,也藉此見證學生們成長茁壯與多年努力的心血結晶。個人除給予肯定外,也期待透過展覽方式來激發起書法與人之對話,更期盼來觀賞同道好友,能與其作品產生情感交流,喚起國人對書法藝術之保存與發揚。
陳嘉子,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出生於台灣省嘉義市,畢業於省立高雄女子師範學校,在學校教了十三年書後,協助夫婿經營進出口事業,直至三十八歲時才正式修習國畫,又經由台灣書壇耆宿李普同啟蒙,勤習書法,精於楷、隸、篆、魏碑等體也追隨王靜芝學山水畫,開拓了行、草的視野與境界,之後再與周植夫習作詩詞,師事嶺南派黃磊生,悠游水墨,詩情畫意融入書法,自成一格。個人書藝造詣外,陳嘉子也投入書法教育二十餘寒暑,學生包括老、中、青三代,不分藍綠,前台北縣長、行政院長蘇貞昌的媽媽是她的學生,監察委員周陽山的夫人黃良瑩也是她的學生,「他們跟隨陳老師習藝多年,甚有長達一、二十年者,所以都擁有相當的書寫功夫」。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