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府會互動治理張國丁新著出版

發布日期:
記者: 蔡家蓁/金城報導。
點閱率:950
  成功轉戰教職的張國丁,近日出版「金門公部門的法律關係│金門縣政府與金門縣議會之互動治理」一書。(蔡家蓁攝)

成功轉戰教職的張國丁,近日出版「金門公部門的法律關係│金門縣政府與金門縣議會之互動治理」一書。(蔡家蓁攝)

繼五年前撰寫「金門地方立法權的形成與發展」後,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張國丁近日又出版「金門公部門的法律關係│金門縣政府與金門縣議會之互動治理」一書,張國丁表示,希望藉由這本書的問世,幫助更多的民眾了解地方法規與立法對於地方治理與發展的重要。
擔任公職長達三十一年四個月的張國丁,五年前才從金門縣議會的法制主任榮退,這位堪稱在金門地方自治史上的重要推手,退休後,隨即轉戰教職,並在學術領域裡,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張國丁表示,當推手與園丁都是為了讓金門走上民主治理的社會而努力,從公務員的身分轉換為教師,他的心願沒有改變、熱情沒有降低,幹勁依然十足,張國丁認為,要推動法治,讓金門地方自治走向善治,法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這份對法治教育的堅持,促使他再度創作新書。
張國丁說,這本長達十二萬餘字的「金門公部門的法律關係│金門縣政府與金門縣議會之互動治理」,整整花了他將近二年的時間來撰寫,該書主要是闡述我國係單一國的憲政原理,並說明其政治權力分配設計權限,以及聯邦國之治理功能運作的法制建構與關係外,並蒐集了針對檢視府會歷年來互動治理之情形相關文獻、施政資料或精闢的公民意見,藉由地方各界的表達,對於諸多弊端的指陳,找出法制建構和實際運作亂源之改革,研訂通用金門縣特殊法律規範,或能因地制宜,調和和解決金門地方府會互動衝突之現象,以發展較符合縣民利益的互動模式,健全府會法制,推動實現法治的民主,落實金門地方自治。
全書張國丁除了強調學術理論外,也將他在金門縣議會的豐富法制經驗融入書中,全程見證金門縣議會發展的他,曾完成金門縣議會組織沿革三階段的建構,由戰地政務時代的諮詢代表會,臨時縣議到現行的金門縣議會組織條例,參加行政院內政部與考試院銓敘部無數次的研訂省縣自治法、地方制度法及相關法規研修會議,有機會將平日業務上發掘的問題,彙整成案,建請中央參考,落實地方法制工作。
此外,張國丁還制編金門縣常用法規彙編四次,並由書本走向電子書籍,方便議員同仁查用,獨撐縣議會十三年法制業務的他,累計處理了四千多件公文與法規,參加了議會所有程序會、臨時會以及定期大會,協助解決了繁多的大小法案問題,也將工作實務與地方自治理論結合做學術研究。
張國丁強調,金門實施地方自治已快二十年的今天,金門由戰地政務管理轉為民主法理社會及現在的知識經濟社會,金門地方治理的模式與效果如果不能隨之調整進步,那麼金門的角色與地位仍會處於兩岸的邊陲與孤島,歷史既然已經反轉,金門從戰地成為捷點,歷史正在給金門機會與公道,但是金門面臨全球化產業競爭及新公共管理的挑戰與考驗,在法治與善治方面該如何努力,讀完該書,相信會給你一些明確的提示與啟發。
張國丁的這本新作,同時也邀請到金門縣議會議長王再生、銘傳大學秘書長樊中原兩人幫忙寫序推薦,王再生更形容他這本書,堪稱是金門縣「地方自治」的重要著作,值得推崇。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