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早療問題開會研商

金門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推動委員會昨召開一百年度第一次會議,與會委員針對早期療育工作推展踴躍發言提出建議。(莊煥寧攝)
早期療育做得好,可以幫助孩子預防或改善發展上的問題,並促進幼兒潛能發展,減少日後生活產生障礙的機會,金門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推動委員會昨召開一百年度第一次會議,擔任主席的縣府教育局長李再杭也對於委員們長期提供意見與諮詢,及相關部門協助早療推動與努力表達感謝之意。
會議昨日下午二時起在縣府第三會議室召開,由委員李再杭代表召集人盧志輝主持,並頒發委員證書給委員方天吉(兼執行秘書、社會局長)、陳天順(衛生局長)、林美瑗(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秘書長)、林玉真(金門家扶中心主任)、陳東慶(金門縣身心障礙者家長協會理事長)、施美珠(晨光教養家園園長)等出席委員,而包括執行小組成員社會局專員顏恩威、衛生局課長陳世和、早療中心組長張雅雯、及署立金門醫院、教育局代表等出席與會。 李再杭指出,學校的特教工作與早期療育工作要相互結合,早期療育做得好,零歲至三歲之前做好,三歲到六歲,學前部分,縣府最近幾年做得蠻多事的,在一百學年度九月份開學前也專門甄選二位做這學前教育區塊,因為早期療育作得好,上到幼稚園、小學、國中可以減少學習遲緩的,比較有作為效果。他也感謝各位委員為早期療育提供諮詢與意見,讓地區的早期療育工作做得更好,也感謝社會局、教育局、衛生局等各工作伙伴盡心盡力來協助,使早期療育的工作更為落實。
昨日各委員也針對各單位執行成果報告提出包括:聘請專業的語言治療師來投入早期療育工作、持續追蹤個管案,並呈現治療的能量。正視新移民增加及新移民子女在早期療育對象中的比率:::等等。
昨日會中也曾針對早期療育聯合服務中心所提「邊緣型發展遲滯兒童面臨轉銜時資源不足及資源中斷之困境」及「普通班幼教老師比較缺乏特殊教育及輔具使用等專業知能,有無提升教師專業知能之方案」等二項提案進行討論。
縣府社會局指出,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定義,「發展遲滯兒童」是指認知、生理、語言溝通、心裡社會、生活自理等發展有異常或有異常之虞的零至六歲兒童。早期療育是針對孩子因為先天遺傳或後天環境因素造成發展上的遲緩或失調,藉由專業的評估,在年幼時便給予早期追蹤,並根據個案進行治療,以幫助孩子預防或改善發展上的問題,並促進幼兒潛能發展,趕上一般孩子的發展或者減少日後生活產生障礙的機會,所提供之整體性服務,需要衛生醫療、教育、社政等不同專業領域充分合作。統計一百年一至六月發展篩檢通報人數中,零至三歲兒童通報人數四十八案、三至六歲兒童有十九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