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環保論壇今起金大登場
由台灣氣膠研究學會舉辦的「第一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雙門論壇-空氣品質監測及空氣污染防制策略」將於6月30日至7月1日在金門縣國立金門大學舉行。
據了解;此論壇會議係由行政院環保署委託台灣氣膠研究學會及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共同規劃舉辦,會議目的旨在釐清金廈地區空氣污染特性及關聯性,探討金廈地區空氣污染之相互影響及污染防制策略做法之差異;另外更期望透過此次論壇將台灣在空氣污染管制方面的實務作法及經驗與廈門地區分享交流,進一步達成兩岸對空氣污染源共同管制的共識。
論壇會議邀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各縣市環境保護局、國內學術研究單位、環保工程顧問公司、福建省環保廳、福建省環境監測中心、廈門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等單位參與,與會人員除邀請金門及廈門兩地從事環境保護相關人員外,亦廣泛邀請海峽兩岸環境保護之產、官、學、研及環保工程顧問公司相關領域人員共襄盛舉,期能藉由此活動達成兩岸未來對空氣污染源共同管制的重點方向,建立空氣品質監測及空氣污染防制策略的交流平台。論壇會議約有80人與會,並發表30篇論文;此外,亦邀請金門縣李縣長沃士及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處長謝燕儒於開幕式中致辭。並將於會議後召開海峽兩岸環境保護圓桌會議,針對明年在廈門舉行「第二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雙門論壇」相關事宜進行討論,共同促進海峽兩岸及金廈地區在環境保護的具體交流合作事項,並於論壇會議中發表三項努力目標:
一、建立「海峽兩岸雙門論壇」的永續溝通平台,針對兩岸共同關心的環境保護議題,持續進行學術及實務的積極交流。
二、針對廈門灣的空氣品質劣化現象,兩岸應進行基礎性的科學論證,並採取積極作為,針對各項污染來源進行管制作為,期能改善並進而提昇金廈地區的空氣品質。
三、兩岸應規畫具前瞻性的策略或方案,針對台灣海峽東西兩岸空氣污染物的季節性交互影響情形,編列適當經費及人力,透過空域及海域的共同採樣合作,釐清污染現象及原因,期能共創環境保護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