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國小鼓吹樂團深耕傳統技藝

樂團幕後推手李麗娟老師(後排左三)、與現任校長張樾(後排右二)、創團校長楊肅正(後排右一)和子弟兵在文化園區演出後合影。(中正國小提供)
鼓樂鏗鏘,撼天動地,聲聲震人,中正國小鼓吹樂團一出場,鑼鼓喧天,很熱鬧,也很吸睛,展現了民間鼓吹樂粗獷豪放的特色,屢獲熱烈迴響及競相邀約演出。98年千里迢迢來金的日本中央大學校友日華友好會,還指定要欣賞該樂團的演出;96年迪士尼頻道「單挑dinesy」節目也製作專輯,傳播世界各地,中正國小鼓吹樂團已躍上國際舞台。鼓吹樂團的幕後推手李麗娟老師,十四年來,無怨無悔投入很多心力來培訓團員學生,一屆傳一屆,上山下海演出超過200場,每位學生從中得到很多肯定及成就;瀕臨滅絕的珍貴文化資產,得以傳承深耕下去,也是李麗娟和共同灌溉耕耘的學校教師,最大的安慰。
主修音樂的李麗娟談及中正國小鼓吹樂團的緣起,她說,民國八十六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推動「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注意到中正國小,由中央大學教授李國俊來策劃執行「金門鼓吹保存傳習計畫」,給予經費補助,鼓勵並協助及人才培訓,重振鼓吹樂的傳統藝術。當時在該校校長楊肅正的領導下,成立了該傳統樂團,邀請地區鼓吹樂傳統藝師梁飛倫、薛泳池、許國佐、許銘豐、李文理來傳藝,灑下種子,在研習的過程中,她也和學生一同接觸學習傳統嗩吶、哨角和鑼鼓等樂器,感受到傳統音樂的文化精髓和魅力。
該樂團並在歷任校長楊肅正、張峰德、以及現任校長張樾的支持,把鼓吹樂納為該校特色課程,前主任張秋沐(現任多年國小校長)、主任陳庭芳、組長董水應、吳月睢、歐陽琪、洪建新、張千培等老師的行政支援下,讓樂團逐漸成長、茁壯,開花又結果。張樾校長表示,中正國小鼓吹樂團在全國來說是極少見的地方傳統音樂社團,頗具歷史意義,該校會持續全力支持,讓已漸式微的金門傳統鼓吹樂得以薪傳。
老師傅「口傳心授」的授藝方式,讓肩負樂團培訓的李麗娟,要扮演學生和中介教師的雙重角色,李麗娟的音樂素養,很快就能抓住鼓吹樂各種樂器的學習竅門,再以本身的教育專業,製譜來教導學生,八十八年九月起金門鼓吹樂保存傳習計畫結束,不再有外聘教師授課,僅由李麗娟獨自挑薪傳的大樑,利用每天晨光時間與寒暑假集訓練習,十四年來,李麗娟付出了青春和心力,堅持傳承並發揚古樂,在流行音樂崢嶸的現代音樂團體中,讓中正國小的鼓吹樂團,異軍突起,儼然成為金門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音樂團隊,也讓樂團躍上國際舞台。這些年來,多少個夜晚、多少個週末假日皆可觸見該樂團上山下海受邀演出,包括,第一屆全運聖火晚會、歷屆搶灘料羅灣兩岸三地海上長泳晚會、2004教育部人權婚禮、烽火歲月番薯情、世界金門日、民族風兩岸情中秋晚會、離島運動會、碉堡藝術季、浯島城隍遷治巡境遊行、魁星祈福鯉躍龍門、金門傳統藝術之夜、千禧年跨年晚會、媽祖公園落成啟用、太武山倒影塔揭牌、民俗才藝觀摩、元宵節燈會、文化園區歡喜入厝、金門縣集團結婚、金齡閩南世紀傳承婚慶、歷年除夕跨年晚會以及許多民俗慶典和廟會節慶活動,富有地方色彩的演奏,佳評如潮,也是各媒體報導的焦點。
李麗娟挑選子弟兵,也顛覆傳統男性學習鼓吹樂器,成軍的團員都是女學生,從第一屆學生25人,到目前授課學生為第十一屆至第十四屆學生48人,嗩吶18人、哨角16人、鑼鼓14人。她和學生建立是師也是友的關係,在教學相長之下,不僅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及自信心,更讓師徒之間的感情融洽,互助合作無間。今年的教師節,就讀城中一年級的陳楷淇、林奕茹也以敬師賀卡來感謝老師的傳藝。陳楷淇說,她很想回到中正校園看看學妹有沒有認真練習鼓吹樂,也想看學妹的演出。林奕茹也說,她經常想起老師帶領四、五十人到各地演出,如果沒參加鼓吹樂團,就沒有今天站在舞台上的機會,升了國中,還想站在活動中心與學妹一起練習,重溫美好的回憶。學生們真誠的告白,讓李麗娟覺得很寬慰。
李麗娟感恩自己有緣參與鼓吹樂傳習,也感謝學校同仁的支持配合,一起為傳承發揚金門鼓吹樂,盡一分力量。李麗娟也談及該樂團遭遇的困難及待解決問題,包括,建議上級補助經費,以利該校聘請民間藝師繼續深入的傳習金門鼓吹樂;增列預算,以利該校編纂鼓吹樂教材,俾使金門鼓吹樂曲目作永久收藏學習之用。該團服裝極破舊,請補助經費制裝;樂器迄今殘缺不全,影響學生演出的質感,建請增列經費,購置樂器設備。
李麗娟說,目前金門鼓吹樂藝師,仍具有高超技藝,唯惜平均年歲已高,日漸凋零,接棒的人員也逐日減少,有待培植新秀,但今日欣見青春可愛的美少女,認真的演奏金門鼓吹樂,期望在上級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同仁共同努力以及學生認真學藝,將金門傳統鼓吹樂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發揚光大地方的傳統技藝文化。《杏壇大臉譜》專欄由本報與金門教育電子報共同製作,採訪對象由中正國小推薦,詳見電子報官網:http://kmiag.tw/jour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