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2012迎城隍系列專題-全國城隍廟聯誼會簡介之三》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專題報導。
點閱率:876
大甲城隍公

大甲城隍公

三月瘋媽祖,四月迓城隍!二O一二金門迎城隍,縣府推出系列活動輪番登場,帶動城隍熱。而今年全國城隍廟聯誼會計有二十七間宮廟,八百餘人將抵金大會師,五月一日將率先於金湖鎮舉行遶境活動;大陸宮廟團體也抵金參與盛會,兩岸三地民眾藉宗教交流匯聚金門迓城隍,逗陣熱鬧。
全國城隍廟聯誼會抵金大會師,參與農曆四月十二金門迎城隍慶典,本報陸續就全台抵金參與金門迎城隍慶典之全國城隍廟聯誼會各宮廟做相關介紹,內容如下:
【竹山靈德廟】 創建於道光十一年,所奉之城隍源自福州城隍廟,由永靖縣舉人陳朝魁,在清嘉慶年間建恭請渡海來台。起初奉祀於自宅內,後因職務關係將城隍請至林圯埔總局館內供奉。總局撤廢後,留存神像俾左右鄰居輪流香火,嗣後將該址並屋三間捨做公共之城隍廟。多年以後,民間發起募款籌建寺廟,先後在民國十四年重建,民國七十七年重修。
【大甲城隍廟】 所奉之城隍公,源自新竹都城隍廟。乃因商人林聯棠離鄉背井赴新竹以北經商,受新竹城隍公庇蔭,心有靈驗感應,新竹城隍公有意分靈至大甲,故發願籌建廟宇。民國四十七年於大甲鎮公所設立第二市場時,林聯堂等三十人發起興建,獲許天催、許雲遠捐地,鎮民踴躍捐款,劉興負責興建。
【豐原城隍廟】 建廟時名為墩腳城隍廟,西元一九二O年因地名改成豐原而成豐原墩腳城隍廟。民國五十六年廟宇普查時,去除墩腳二字,而成今之廟名,延續至今相傳約一百六十年。一般稱城隍為城隍爺或城隍公,豐原城隍廟或分靈出去的各城隍稱城隍老爺。原稱墩腳城隍老爺,清朝時期由吳姓信徒恭迎抵台。
【豐原市慈濟城隍廟】 所奉之城隍原奉祀於慈濟宮媽祖廟,民國七十五年居民有感於城隍神護市民倡議建廟,卻因廟地難尋而延宕。八十四年社皮里進行建設重劃,里長張基雄提議將原有福德祠改建城隍廟,建成後再恭迎福德正神同祀獲認可。八十五年動工,由代表會主席曾義誠、副主席陳富雄爭取重劃基金支付,豐原慈濟宮提供一千萬元與城隍廟聯誼會兩百二十萬元外,不足由民間募集,於八十七年底完成。
【台中都城隍廟】 源自新竹都城隍廟,公元一九六六年由新竹都城隍廟分靈設廟在台中市東區十甲路三十六號之處座鎮奉安善信人等,日益香火鼎盛。民國六十五年間成立財團法人台中市晉封威靈公都城隍廟,當時由呂傳樹、楊進發、張秋田、林煙灶、劉世傳、方合吉、鄭拜爵、吳清桂等發起成立建廟籌建委員會,在地方人士善信大德捐助購地下,新建都城隍廟,安奉南海觀世音菩薩聖像,右座安文殊菩薩,左座安普賢菩薩,兩邊供奉十八羅漢神像,雕像莊嚴肅穆,甚為宏偉,信徒前往拜拜莫不感應。
【北台中城隍廟】 所奉為武身城隍,為古制州城隍,民國八年由當今住持張老款先生尊翁張牛先生自鹿港鰲亭宮分靈。廟配祀「聖旨敕封顯祐候」縣城隍為文城隍,約民國六十九年自彰邑城隍廟分靈。為全省唯一同時奉祀州、縣城隍,文、武城隍之廟宇,也是擁有全台最大算盤的城隍廟。
【左營鳳邑舊城城隍廟】 左營舊城城隍廟歷經,林爽文之變,遷縣鳳山,日本人的毀壞,政府播遷來台,難民的破壞,多次重修與重建。所奉之城隍金身,唐山師傅用軟身雕塑方式塑成,體高七尺六寸半,面貌莊嚴威嚇,目光靈活生動,自其前後、左右、上下三百六十度觀之,堪稱全省最大、最古之軟身可出巡的城隍。而且日人毀廟時,日籍警衛所所長吉田景賀亦不敢破壞。左營舊城城隍廟的歷史,宛如南臺灣兩百多年來幾經風浪的縮影。
【台東善化堂都城隍廟】 所奉城隍與新竹都城隍廟血脈相連。原屬私人供俸性質,由楊成基(別號金水)所設立。其為在日據時代新竹都城隍廟廟祝,負則廟內事務管理。三十五年辭去廟祝一,迎新竹都城隍廟金身一尊南下於屏東及旗山兩地設善化堂城隍廟。三十九年遷居台東太麻里,購地建茅屋在家供奉,定名台東善化堂都城隍府,供民眾膜拜;六十八年逝世曾一度香火中斷,後由其外孫女羅秀芳接掌,自籌資金原地重建,未具廟宇之格,由於香火鼎盛,在其資助下九十六年五月改建,更名為台東善化堂都城隍廟。
【羅東城隍廟】 最早肇建之始為一大眾廟,乃為奉祀過去因移居當地或拓墾造成土地衝突之罹難者,由林天來等於嘉慶二十年間在東勢募款籌建。日據日代原羅東街長陳純精等人遂倡議改建,以彌補羅東郡「陽有郡守,陰無城隍」之缺憾。昭和八年重建廟宇現址,主祀城隍老爺,受限於當時宗教政策,廟名登記為慈德寺,主祀觀音佛祖,而居民慣以城隍廟稱呼。曾在民國四十八年、民國六十四年二度大修。民國八十二年由信徒大會通過將廟名更改為羅東城隍廟,至民國九十三年因正殿樑桁遭白蟻蛀蝕,腐朽漏水,經管理委員會通過正殿屋頂拆除修建,全部工程於九十四年元月完工迄今。
【蘇澳城隍廟】 肇建於清光緒年間,乃因於廟附近挖掘出乙甕骨骸,內有刀一把刻有「康大人」,當地近鄰善信人士募款興建小廟(萬善祠)供奉朝拜,前後經三次重建。由於逢雨必漏,於民前八年西元一○三年七月重建稱大眾爺廟。由於香火鼎盛,參拜者絡繹不絕,廟宇簡陋不敷信眾參拜於七十二年成立管理委員會,民國九十二年修建完成今之樣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