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毋「忘」在莒誤編成毋「望」在莒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特稿報導。
點閱率:1,304
  「毋忘在莒」有時會被以戲謔的方式,仿諷為「毋忘再舉」;右、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太武山」辭目(張建騰攝) 「毋忘在莒」有時會被以戲謔的方式,仿諷為「毋忘再舉」;右、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太武山」辭目(張建騰攝)

金門太武山最有名的地標之一就是「毋忘在莒」勒石;不過,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太武山」辭目之下,「毋忘在莒」卻被寫成了「毋『望』在莒」。這個錯可能已經錯了近十五年!
 「忘」與「望」只有一字之差,雖然同音,但「毋忘」與「毋望」的意義卻全然相反。「毋忘」有「不要忘記」的意思;「毋望」有「沒有指望」的意思!
 如果「毋忘在莒」是指「不要忘記」燕將田單曾以「莒」城為復興基地,收復國土;那麼「毋『望』在莒」豈不成了「不要指望」可以像燕將田單那樣,以「莒」城為復興基地,收復國土?
 就太武山上中華民國已故前總統蔣中正留下的題刻而言,「毋忘在莒」這四個字才是正確的;不過,就現在的兩岸情勢而言,「毋『望』在莒」好像也沒什麼錯誤。
 換個角度看,辭典的編者們可以慶幸臺澎金馬如今已經走過了「白色恐怖」的時代;否則在白色恐怖的時代,「毋『望』在莒」說不定會與擾亂軍心沾上邊,後患無窮!
 除了《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把「毋忘在莒」誤寫為「毋『望』在莒」之外;剛識字的小朋友也可能把「毋忘在莒」說成「母忘在莒」-因為「母」與「毋」的字形非常相近。
 金門高粱酒是金門最有名的特產,有人也會以「毋忘『再舉』」來「勸君更進一杯酒」。曾有人說金門高粱酒是酒中的「威而剛」,如此就來,「毋忘『再舉』」或許可以改善「毋『望』再舉』」的情況,讓「『母』望再舉」(望公再舉)的願望可以實現。(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另外,金戰營活動、金門地區的反毒登山活動等,也常會在勒石前誓師,並做出「毋忘『再舉』」的宣誓動作。
 曾經有學者批評「毋忘在莒」的用法是「不通」的;不過,不管通與不通,這四個字,用於戲謔,似乎有著多元用途呢!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是網路辭典,自八十七年起到昨天下午三點五十三分為止,已經有一億四千七百一十萬二千零六十七人次的訪客造訪;昨天下午七時五十一分時,尾數增為五千九百二十二人。
 在這一部網路辭典中,除了「太武山」之外還可以找到「毋忘在莒」的詞目。辭典中對「毋忘在莒」有以下兩種解釋。
 其一:「戰國時齊國被燕國連攻七十二城,僅剩即墨、莒二城為最後固守的城池。齊國以莒城為反攻基地,在五年的艱苦歲月後逆襲成功,收復了失地。見史記˙卷八十二˙田單傳。後以毋忘在莒比喻收復國土。如:「先總統蔣公以毋忘在莒訓勉國人光復大陸河山。」
其二:「春秋時齊國內亂,齊桓公曾遭難逃亡到莒國,後來當上了齊君。有一回,鮑叔向桓公敬酒,勸桓公:「勿忘出奔在於莒也。」見呂氏春秋˙貴直論˙直諫。後用以比喻不忘前事。」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對「太武山」的解釋如下:
 山名。金門最高的山,海拔近三百二十六公尺,屹立在金門中央地帶,雄視大陸。山頂刻有先總統蔣公於民國四十一年親筆寫的「毋望在莒」四字,為金門的精神標誌。
 上述的解釋,除了「毋望在莒」中的「望」是錯的之外;海拔近三百二十六公尺似乎也不精確-按金門縣交旅局網站上的數據,太武山的高度是二百五十三公尺。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