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台灣趙氏宗親浦邊謁祖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沙報導。
點閱率:1,718
字型大小:
  臺灣趙氏宗親昨天到浦邊金門趙氏宗親的「拔元」古厝中尋親謁祖。(張建騰攝)

臺灣趙氏宗親昨天到浦邊金門趙氏宗親的「拔元」古厝中尋親謁祖。(張建騰攝)

「我族無親疏,世世為緦麻……。」在「冬至」前一天的「小至」之日,來自彰化、苗栗、台中、高雄、台北等地的趙氏宗親二十多人,到金門趙氏宗親位在浦邊的「拔元」古厝中尋親謁祖。
其情其景,金門縣趙氏宗親會理事長趙維文想到的就是「太祖聖訓」中的「我族無親疏」之語。彰化趙氏宗親會理事長趙英守等人則表達了歡喜、興奮、感動之情。
 趙氏「太祖聖訓」的「太祖」,指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他的父親趙弘育有五子,依次為趙匡濟、趙匡胤、趙匡義、趙匡美、趙光贊;金門、臺灣的趙氏宗親,大多以「太祖派」、「太宗派」、「魏王派」自居。太宗即趙匡胤的三弟趙光義(因避太祖諱,改匡為光);魏王是趙匡胤四弟趙廷美(因避太宗諱,改光為廷)的封號。
 「太祖聖訓」的摘要內容如下:「我族無親疏,世世為緦麻。各以玉牒自重,當以昭穆分別。勿恃富而輕貧,勿恃貴而驕賤,以至怠慢無禮,各宜念而敬之哉,無負朕囑。」文中的「緦麻」指的是孝服,意指緦麻之親;「玉牒」是皇族譜系;「昭穆」指的是輩份。
 昨天到金門祭祖的臺灣趙氏宗親包括:彰化趙氏宗親會—理事長趙英守與陳盈利夫婦、榮譽理事長趙銀環、副理事長趙守能、趙成有、林錦秀、趙彩緣、趙維範、趙錦爾、趙維攀、賴鳳娥、徐陳素霞、趙招治。苗栗趙氏宗親會—榮譽理事長趙德江、趙金英、王雪珍。台北趙氏宗親—趙文化、林麗卿。高雄趙氏宗親—趙瑞雄、林沛萱。台中大度趙氏宗親—趙大偉。
 接待他們的金門趙氏宗親包括理事長趙維文、趙友信、趙友德、趙江城、趙永生、趙國群、趙維陶、趙進盛等。
 趙氏宗親在浦邊目前只有六、七戶,連宗祠都沒有;歷代祖先的牌位集中在正廳門額上掛有「拔元」匾的一棟古厝中。祖龕中有開基祖宋代趙孝成的牌位,還有明代趙維藩的牌位,以及趙氏在金門的列祖列宗。兩對子婿燈上漆有「東流正堂」等字樣。根據《泉州府志》所載,趙維藩曾在東流縣擔任知縣;金門志則載趙維藩任清流縣的知縣。
 拔元即「拔貢」,創於明宣宗宣德八年(西元一四三三年)—當時朝廷令天下生員(秀才)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上,未考取鄉試(舉人)者,特詔考選貢入國子監為太學生,然後分派官職。清高宗乾隆七年(西元一七四二年)改訂為十二年選拔一次,成為定例。
 趙氏在金門的開基祖為宋代的趙孝成。明神宗萬曆十六年的戊子鄉試,金門子弟有八人中舉,有「八鯉渡江」的美談,成為金門(浯洲)之奇。浦邊趙維藩(號斗南)就是中舉的八人之一;其他七人之中,蔣孟育(號恬菴)也是浦邊人,餘為平林(瓊林)蔡獻臣(號虛臺)、陽翟陳基虞(號賓門)、西黃(西園)黃華秀(號桂齋)與黃華瑞(榜名芝瑞,號育吾)、青嶼張繼桂(字廷高)、林兜呂大楠(號喬軒)。
 苗栗趙氏宗親會榮譽理事長趙德江表示,臺灣苗栗、彰化、台中等地的趙氏大多是由金門遷臺;苗栗趙氏宗親會正在整理族譜,由於許多資料牽涉到金門的地名,因此此行希望多收集一些資料。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