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少年侍衛人生

蔡顯群表示,這一招是「八極拳」中的「捨身下式」,先低身避開敵人攻擊,再由下而上發動攻擊,力道可觀。(張建騰攝)
蔡顯群,一個昔日的「八極少年」,已經成了如今的「八極壯漢」;雖然他離開總統衛士隊已經有二十幾年,但功夫並未擱下;每天晚睡覺前,他還是會把「小八極」在腦海中用冥想的方式演練一遍,並且還嚐試把「少年八極」,轉化為「中年八極」。
民國七十一年,父親在農曆大年初一離世,五十七年次的蔡顯群在父喪未滿百日時,由軍用卡車載走,加入了「衛士隊」。那一年,全瓊林村就只有他一人加入衛士隊。
他當時只有十四歲,就讀國二,是同一梯次五十人中年紀最小的一位;他決定投考「衛士隊」的原因之一是可以減輕家中的負擔—這樣一來,家中就有油、鹽、米可以配領,水電費還可以半價。
為了確定「衛士隊」的屬性,他曾挨家挨戶去向家中有子弟當「衛士隊」的里人打聽,得到的答案是:「顧」總統的啦!保護總統的啦!他很滿意那些的答案,一種榮譽感昂揚了起來。
在特定時空裡,「衛士隊」是金門的特產。「衛士隊」與「民防隊」、「戰地政務」,都是兩岸砲火相向時的關鍵詞。「戰地政務」時期,金門全男女都被納入民防自衛隊;至於「衛士隊」則是被挑選到總統官邸的內衛區去擔任衛士。「兩蔣」執政時代,蔣中正和蔣經國父子特別信賴金門子弟的忠誠,「衛士隊」青一色都是金門子弟擔任。
蔡顯群原本是個體弱多病的少年,沒有人看好他可以當「衛士隊」;為了追求目標,他每天早晚練跑,連颱風天都不間斷。
他結束面試時,主考官對他說了聲「小弟弟,再見!」他也高興地大聲回覆:「長官再見!」旁人則奚落他說:再見不就是落榜了?不過,他卻胸有成竹地認為:再見就是還會再見面!果然,他被錄取了!
他是瞞著家人報考「衛士隊」的,雖然通過了軍中考試,卻還有家裡的關卡要過。母親哭著要他卜杯問父親。他先卜了個「笑杯」,卻把他解釋成:那是爸爸在對他笑,還可以再重卜,於是才又得到表示允准的「聖杯」。
「衛士隊」的訓練包括「八極拳」;雖然訓練過程很苦,但喜歡武術的他覺得自己真的「來對了」!他用心苦練,還在八極拳的一代宗師劉雲樵師傅面前參加過個人表演賽。
有人說,「八極拳」可以在三招之內致人於死;蔡顯群表示,這種拳法的確是「很恐怖」,只要抓到敵人的手,就能迅速順勢做出一連串的攻擊—先攻頸部,次頂心臟,再撩陰部,接著「掛撻」—這一下去,對方若不會護身打法,臉面就會直接蓋地;幾處要害接連受創之後,不死也會去掉半條命。
八極拳的基本功是「小八極」,接下去要練「三十六招式」,然後是「大八極」。「小八極」中的「提籠換步」腿法等,踏地有聲;當一梯五十個人齊踏時,聲勢更是驚人。然而,練八極拳若不得其法,卻也挺傷膝蓋的。
蔡顯群表示,「衛士隊」訓練出了「八極少年」;不過,從「八極少年」、「八極青年」到「八極壯年」,打法可剛可猛,至於剛與猛能不能維持到「八極中年」、「八極老年」,就很難說了;因此,他自己逐漸把剛猛的拳,轉換成柔勁的養生打法。
回憶往昔,蔡顯群在國中時,每次考試總是最後一個交卷;考上「衛士隊」之後,在離校前的考試,他都是第一個交卷—只不過交的卻是白卷;他那時候覺得「投筆從戎」的感覺真好!不過,進了衛士隊之後,反而要讀更多的書,這卻是始料未及的!
「衛士隊」要訓練一年,服役三年,蔡顯群留營兩年之後,拒絕長官的厚愛,未再留營;蔣經國總統去世之後,他決定改換人生的跑道,去當銀行的駐衛警。
這位八極壯漢,在少年時代就離鄉背井,特別依戀金門家鄉;他總是把假日集中,每次至少要回金門一個星期;他喜歡金門的蟲鳴鳥叫、綠野紅泥;他說,好想長留金門,不必再當遊子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