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參加正義國小校慶 陳鼎新以良知為題發表演說

發布日期:
記者: 張建騰/金湖報導。
點閱率:931
  陳鼎新(前右)陳鋒(前左)夫婦以及堂妹陳麗娟(後右一)、陳麗菲(後右二)與吳美善母女,出席了正義國小九十周年校慶;他們是陳景蘭的後人。(張建騰攝)

陳鼎新(前右)陳鋒(前左)夫婦以及堂妹陳麗娟(後右一)、陳麗菲(後右二)與吳美善母女,出席了正義國小九十周年校慶;他們是陳景蘭的後人。(張建騰攝)

陳景蘭(陳景蘭洋樓的建造者)的長孫陳鼎新日昨在正義國小九十周年校慶中,以「良知」為主題發表演說。
陳鼎新是廈門大學退休教授,也是協助地方政府設定陳景蘭洋樓使用權的關鍵人物之一。他和妻子陳鋒以及堂妹陳麗娟、陳麗菲等,日昨出席了正義國小校慶。
陳鼎新對於「良」的詮釋是良好、良善、良心;對於「知」的詮釋則是認知、知書達理。
他回憶六十九年前,也就是對日「八年抗戰」時期,他住在陳景蘭洋樓裡;當時,洋樓被日軍的一個中隊所佔領。有一天,十二、三歲的陳鼎新被日軍的隊長叫到樓上;隊長從皮包中拿出一張照片,指著一個年青漂亮的女人,說那是他的太太;另有兩個小孩,說是他的兒女。
這個日本隊長,鼓勵陳鼎新要好好讀書,送了他兩支鉛筆,還讓他騎上戰馬在庭院裡蹓躂。
這一幕常縈迴在陳鼎新腦海裡,他覺得一個侵略軍的隊長,之所以對一個小孩子釋出善意,投射的是一種身不由己的心態—陳鼎新知道,這個隊長寧可待在自己溫暖的家,而不是被迫成為侵略者,因此他還是保有了良知。
相對之下,也有日本戰敗軍在返國之前揚言二十年之後還要捲土重來……。陳鼎新認為,像這種賊心不死的惡行,就是沒有了良知。
陳鼎新表示,日本侵華,讓華人軍民死傷三千五百萬,這是一種國恥;但知恥並不是要記仇,而是要能時時警惕,不要讓過去的不幸重演;同時,忘記歷史,也意味著背叛!
怎樣才能做一個有良知的人?陳鼎新設定的答案就是孫中山(中華民國國父)在《建國方略》中所提倡的「禮、義、廉、恥」;他還引述了春秋時代齊國丞相管仲所說過的名句:「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