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園太陽鳥兩岸鳥友最愛

叉尾太陽鳥出現在紅樓花前,緊接著用彎曲的嘴喙探入花中吸取蜜源。(董森堡攝)
冬季可說是金門地區最佳的賞鳥季節,來自兩岸三地的鳥友均會到訪金門欣賞動人的候鳥生態,或是拍攝記錄在金門地區普遍可尋,但在台灣地區難得一見的鳥類,其中叉尾太陽鳥就是許多台灣造訪金門必拍的鳥種,而這種身型嬌小的鳥兒常常出現花叢覓食,植物園更是其中的賞鳥熱點,仔細觀察就可見到叉尾太陽鳥採蜜吸食的可愛模樣。
叉尾太陽鳥廣泛分佈於華南地區,但在台灣地區卻是難得一見,僅在二○一二年於大雪山有一筆記錄,而這種體型嬌小地鳥友的鳥兒在金門屬留鳥族群,時常出現在花叢中採集花蜜、捕食小蟲,叉尾太陽鳥喉部上胸為深緋紅色羽毛,還披著一頭金屬綠的亮眼頭羽,在花叢間穿梭飛舞、格外亮眼。
據最近出版的台灣野鳥手繪圖鑑記載,叉尾太陽鳥由於身長僅九公分,金門四季皆可見,其中在春夏兩季百花盛開,金門地區普遍可見到牠的身影,而在蜜源缺乏的冬季,太陽鳥就集中出現在密源較為集中的植物園、林務所、中山林等地區。
在太武山下的植物園近來已成為鳥友眼中的熱門鳥點,在冬好時節,太陽鳥均會出現在園中覓食,並以紅樓花、羊蹄甲等植物花株為食,也因此吸引許多台灣鳥友前往朝聖,拍攝叉尾太陽鳥的照片影像,地區民眾近日如前往植物園一遊,或許可以在紅樓花等候,一探叉尾太陽鳥以長舌吸食花密的有趣現象!
叉尾太陽鳥小檔案:(資料來源:台灣野鳥手繪圖鑑)
科:雀形目太陽鳥科
學名:Aethopyga christinae
英文名:Fork-tailed Sunbird
體態及生活習性:身長約9厘米,雄鳥頭部呈金屬藍綠色,喉和上胸為深緋紅色,嘴部向下彎曲。雌鳥和雛鳥上體綠色,頭頂灰色,腰淡黃色,下身偏黃色。常於花間覓食,鳴聲高音響亮。棲息在森林及林間空地上,常於樹的高處或花朵間取食花蜜,偶食昆蟲,有時則飛在半空取食,分佈在中國南部和越南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