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縣長昨聽取兩項道路規劃簡報

金門縣長陳福海昨聽取「綜合醫療大樓聯外道路方案」暨「環島北路四段道路拓寬用地取得方式」說明簡報,副縣長林德恭、參議張忠民和縣府相關部門主管和相關人員參加。(楊水詠攝)
金門縣長陳福海昨日聽取「綜合醫療大樓聯外道路方案」暨「環島北路四段道路拓寬用地取得方式」說明簡報;副縣長林德恭、參議張忠民和縣府工務、建管、財政和地政部門主管和相關人員參加。陳縣長說,只要多用一份心,這塊土地承受的正向能量是可以上揚的;同時,他也肯定和慰勉工務、建設處的辛苦,相信為金門做事是很高興的,感謝大家的辛勞。
陳縣長首先聽取工務處對於「綜合醫療大樓聯外道路方案」說明,分為金門醫院後方聯外道路及金門醫院前方道路路口拓寬兩項內容大綱;其中在金門醫院後方聯外道路,工務處提出三個方案,陳縣長聽完說明後,裁示採取第三方案,起訖點由忠義廟旁道路至南雄育樂中心,長度六百六十九公尺,使用私地面積一千三百二十餘平方公尺,私地筆數九筆,私地所有權人十人。
縣府工務處說明表示,金醫後方聯外道路路線規劃原則避免大幅度改變地形地貌、延用既有通行土路之空間及使用最少私有土地筆數。其次,道路寬度考量排水、人行及景觀整體需求,配置十二公尺路寬合理斷面;動線規劃以可連結既有區內路網,讓來自東半島救護車快速抵達醫院,保障鄉親健康和生命安全。
至於金門醫院前方道路路口拓寬原則,則暫不拆除既有建物前提,利用現況最大空間作路寬規劃,並考量道路曲線、避車空間、綠帶配置合理斷面與空間。另,協調道路臨復興路之台電變電設施遷移事宜,保留設施需4*5M作業空間,作業時間約四個月。而且協調金門醫院既有污水處理場址之遷移,原則由金門醫院辦理,並由縣府於預算上予以支持。工務處表示,將俟前述設施處理完妥,接續辦理該案路口拓寬工程。
接著下來,陳縣長聽取「環島北路四段道路拓寬用地取得方式」說明,工務處在五月底即可完成基本設計,長約二公里,車道寬約七公尺;都市計畫道路寬度為三十公尺,現以十二公尺進行道路規劃(雙向4m混合車道及2m機車道),綠化植栽帶以公地設置為原則,範圍內計有六筆私有土地,七名所有權人。
在說明會中,陳縣長和林德恭、張忠民和各單位就道路拓寬用地取得方式進行多方的討論和研議,將分別以土地徵收和以「以地易地」方式來取得,期讓環北路四段拓寬工程能順利推動,改善當地交通安全和區域淹水、農損等問題。
工務處說明專案土地交換依金門縣縣有非公用不動產配合公共建設與私有不動產相互交換要點,專案土地交換作業以價值相等為原則,所以會以市價查估後的金額為計算基準來辦理土地交換,會優先以鄰近之地段土地為交換原則。
陳縣長說,以最快的時間來建構道路基礎建設方向,未來三年計畫施建的也應做管控,以利將來規劃發展之需求和推動。至於公共建設土地取得,陳縣長說以「以地易地」方式,並提供誘因以增加地主的意願,使道路的公共建設能夠更加順利推動,改善交通讓地方發展起來。
陳縣長說,如果建管方向出來之後,雖然政府應該站在人民角度思考,但該控管的還是要嚴以控管;不然一旦走出去後,就會來不及了;同時,他請建管部門多來思考,朝著定調的政策方向努力去走,而且有些東西是不能被破壞的。
對於金門的發展構想,陳縣長提出了「動」與「靜」的發展概念,他說,「靜」靜得很優雅,台灣和大陸都沒有的「靜」發展特色;至於「動」在各鄉鎮有「新市鎮」,且符合居住正義,以及有優的環境讓年輕人居住環境品質。
另,陳縣長最近提出「公共運輸系統」的概念,他說,道路拓寬越多、車輛越多;若是規劃直達的公共運輸交通,且提供乘載自行車服務,中途可以下車,以後金湖到金城上班,人和自行車直接上「公共運輸系統」載具,就不用開車,也改變大家的交通習慣,塑造一個優良的環境和金門島交通特色。
攸關百萬家庭的「長期照顧服務法」已通過,兩年後上路,失智、失能者,都能接受長照服務。陳縣長說,耕莘醫院很快在金城做長照服務區塊,且金門會把長照做到最好的,讓長者安養晚年的歲月。
此外,陳縣長也談到投資的話題,他說,金門提供一個「法定」環境,讓想投資金門的企業,給它一個優質的環境,以及設定必要的條件,讓其來投資金門建設;而且,以當今的環境,大家都看好金門的未來發展願景前途!
至於牛隻口蹄疫一事,陳縣長居於維護本縣觀光產業,他對於農委會和防檢局的態度是很堅定和明確的,陳縣長說,中央不了解金門,不是不支持金門;最重要的是要讓中央了解金門,進而支持金門。
過去不能做的,不代表現不能做。陳縣長說,政府想做的,對人民有利的,都會去面對;所以,縣府團隊在思維、觀念上要改變,爭取金門最大的福祉。
最後,陳縣長說,金酒創造出來盈餘和福利,希望鄉親能懂得感恩及惜福,勿要讓其價值給曲解了,而是回饋產生正向的能量;至於五十五歲三節慰問金也是一樣,希望把這遲來的正義,透過他個人和縣府團隊捐贈轉化為善念的出發、另一種慈悲的愛心,讓金門充滿溫馨、幸福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