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保育講座促認同生態保育

金門縣政府接連推出兩場次金門生物多樣性保育講座:地區植物達人陳西村帶領學員走入島嶼上常被忽略的美麗植栽世界。(建設處提供)
為響應201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金門縣政府從上週的「水獺樂園」及「兩爬特種部隊」,至本週「金門綠寶—森林療癒機」、「互花米草、戰地警報」,一連推出四場次「2015金門生物多樣性保育季」系列活動。活動除了詳實的將金門近年在保育上的成果與問題一一呈現,也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主題演講,並透過實質的互動與公眾的參與,說明近年來島嶼發展的問題與未來努力方向,希望能增進民眾對於生態保育工作的認同。
在縣府建設處的特別安排下,第三場由台灣大學森林系袁孝維教授主講「森林綠寶—森林療癒機」,她從科學研究的角度,探討森林對於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介紹不同樹種組成的森林,產生的二次代謝物—芬多精對於身體的直接改變,袁教授提及:「芬多精主要成分是雪松烷和依蘭油烯,能讓人精神氣爽,溪頭濕度高的柳杉林內,松烯和檸檬烯能夠安眠鎮定,楓香林較多的芳樟醇可以提振精神和賦予活力、阿里山常見的檜木林充滿異松油烯,舒緩緊張憂鬱和疲勞」,從預防醫學的角度,她更鼓勵民眾走入森林環境中,以期獲得身心靈的舒放。
地區植物達人陳西村,則從金門常見與特殊的植物著眼,經由他精彩的簡報,引領學員走入島嶼上常被忽略的美麗植栽世界,此外,配合初夏萬物滋長的季節,他也帶著大家沿金門植物園步道系統,實地領略金門原生植物與昆蟲多樣性的關係。
至於第四場「互花米草、戰地警報-外來種入侵與對生物多樣性的為害教育推廣活動」,為配合潮汐,昨日一早參與人員即在縣府集合,並在工作人員安排下,一行人於上午九時許搭上生物多樣性保育巴士,浩浩蕩蕩的向互花米草移除區│浯江溪口、中蘭及官澳等海岸一路前進。
除了由濕地保育專家、荒野保育協會的陳德鴻在活動現場實地講解互花米草近年來移除的歷程與難題外,他也請民眾仔細觀察互花米草的植株型態與移除體驗,並在潮間帶上說明強勢外來種對於產業、水文與生態的衝擊;午間,一行人並轉回金門縣政府,在多媒體簡報室繼續聽取陳德鴻的再教育,課程中,他從台灣目前入侵種的危害情形出發,希望金門別重蹈覆轍,也期大家共同努力,一起為金門島留下更多特有的生物多樣性資源。
縣府建設處長翁自保也表示,今年為配合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首度舉辦在地的生物多樣性主題活動,除了主題演講外,本月也將到述美國小等學校進行水獺人偶劇場表演,期藉以落實生態扎根的願景,而未來,除了環境教育推廣外,他也希望這個島嶼的友善環境能獲得逐步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