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推廣人文藝術上岐國小裝置夢幻校園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綜合報導。
點閱率:606
  上岐國小校長謝華東推動人文藝術進入校園:陳瑞麟老師、替代役男林奇偉合力動手改造出一部「重型機車」,學校師生分享兩人努力付出的藝術結晶。(許加泰攝)

上岐國小校長謝華東推動人文藝術進入校園:陳瑞麟老師、替代役男林奇偉合力動手改造出一部「重型機車」,學校師生分享兩人努力付出的藝術結晶。(許加泰攝)

上岐國小校長謝華東推動人文藝術進入校園,他以陶藝的專長帶領全校師生一起投入校園裝置藝術,並陸續邀請地區陶藝師傅王明宗、鋼雕師傅吳鼎信、樹木DIY造型師傅陳西村進駐校園指導教師的創作,讓教師成為校園裝置藝術的種子教師。師生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如雨後春筍般的呈現在校園裡,讓人走進上岐國小,宛如置身一座藝術城。謝華東期望三年的裝飾校園藝術實施計畫,在105年底要將上岐國小徹底改造成小金門的「夢幻校園」。
熱愛陶藝創作的謝華東,是金門本土的陶藝家,他的陶藝作品多次獲邀在兩岸三地展出,在陶藝創作有所成就。謝華東從去年接任上岐國小校長,以他的藝術專才,積極推動校園人文藝術的教育深根,傳播藝術的種子,校園裝置藝術也是其中的工作,開始推動三年的裝飾校園藝術實施計畫,分期來執行,第一期以校園綠化樹為裝置對象,在樹木DIY造型師傅陳西村的指導下,全校師生一起投入創作,擔任校園保全的木工老師傅洪來興也不缺席,發揮木工專長,參與創作,師生利用枯木巧思製作成小昆蟲,攀爬於樹木、鳥兒結巢於樹梢,展現師生的創意,也增添樹木自然美麗的意象。學生也利用寶特瓶、布條、廢棄物品等環保材料,做成各種人物、卡通、小動物,極具創意巧思。
在謝華東的帶頭創作下,第一期的校園綠化樹,處處可見師生創意的發想。日前,金門縣政府教育處處長李文良造訪上岐校園,也特別拍下栩栩如生的「小昆蟲」向上攀爬於樹木的創意畫面,分享地區各級學校校長,李文良很稱讚謝華東努力讓人文藝術進入校園,在作品中融入許多師生巧思,讓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還富含許多意義,細細品玩,就能領會箇中含意,學生也能增長知識,也為校園增添藝術氛圍。
該校第二期的裝飾校園藝術,將以校園圍牆、牆面為裝置對象,以陶版創作為主。第三期係以地面空間為裝置對象:以木材、鋼鐵等等環保材料為主。配合畢業典禮師生校園裝置展,期別以每年6月為劃分時間點,讓家長以及鄉親感受到師生共同努力的果實。
謝華東並邀請藝術界好朋友王明宗、吳鼎信、以及在地植物專家陳西村進駐校園指導教師的創作,讓教師成為校園裝置藝術的種子教師,繼續引領學生在裝置藝術上盡情揮灑。謝華東說,以藝術結合教育發想,讓原本就對藝術有興趣的小朋友學習意願提高,也讓原本不熱衷於美勞創作的小朋友燃起興趣。謝華東認為,校園裝置藝術代表二個層面意義:一是讓學生產生視覺上刺激,二是帶給學生精神上滿足,多年後能為學生留下童年記憶,也加強對母校的認同和歸屬感。
學校向鄉公所申請資源回收場的廢五金,作為創作素材,不只為金門的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也更為創作增加了挑戰性。在吳鼎信師傅的巧手示範下,或切割、或焊接,卡車排氣管、鐵條……等等原本躺在廢棄回收場的鋼材,不到一小時就搖身一變,成為一尊站姿,雙手高舉網子的「捕夢者」。吳鼎信表示,鋼鐵雕塑是屬於高難度三度空間的藝術,也算是立體造型藝術的一種,對許多雕塑家而言,用廢棄鋼鐵當素材實在罕見,因為要從形到意,從點、線條,包含力與美到整體的構思佈局等等,也等於是自我創造、意境之挑戰,雕塑的重點,在於造型、結構的要求與材料美感的表現,藉由雕塑的項度空間之藝術,表現出無機生命的有機體,使雕塑品隨著光線與角度的不同,展現出煥然一新的美感。
謝華東說,該校位在金門離島烈嶼鄉青岐村,傳統農漁聚落空間,海岸線風景美麗,交錯構成一幅特殊地形景觀。鳥類、植物、潮間帶等生物資源豐富,具備了推動校園裝置藝術的豐厚實力,結合全體教職員工與愛心媽媽等力量,用以啟蒙兒童們創造力的激發,利用各種環保材料物品,加以人文關懷,重新賦予生命,裝置成校園公共藝術。在校園裝置藝術推廣過程中,全體親師生藉由多元藝術教學方式共同參與的實踐行動,為校園空間賦予美感創意。並期以激發師生們的藝術潛能、問題解決與創造能力不斷被昇華,建立了校園創新的活力。

回頁首